以下为范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3778
论《诗品》的审美取向
[摘要]:在中国古代,美学代表著作所关注的核心一般定位在生命个体不断进化而来的。表现形势最强烈的就是魏晋时代,从魏晋时代开始文学变动加剧,其中也蕴藏了人们对当时苦难和乱离的悲情诉讼,人的自然流露、对人性的审美等彰显人体价值,进而对古代文学创作和批判无形中形成了以悲为美的独特风格形势,从而使“悲美”具有丰富的审美内涵,对启示当代人类面对生命和未来具有重要意义,这也是美学所蕴含的价值意义。作为中国最早的诗歌理论专著,《诗品》一直以“思深而意远”著称,它所开创的一系列审美取向奠定了中国诗歌的基础,对中国传统诗歌审美有着难以估量的影响[ 潘自飞. 从钟嵘《诗品》看魏晋诗文中“以悲为美”的审美意蕴[D].云南大学,2013.
]。
[关键词]:《诗品》 审美、启示
一、作者简介
钟嵘中国著名南朝文学批评家,字仲伟,颖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人。曾任参军、一记室一类的小官。梁武帝天监十二年(513 )以后,仿汉代“九品论人,七略裁士”的著作先例,写成诗歌评论专著《诗品》。以五言诗为主,全书将两汉至梁期间的作家123人,分为上、
论《诗品》的审美取向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