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认为悲剧《哈姆莱特》是莎士比亚人文主义理想与当时社会现实产生强烈冲突的产物。因此文章将分别从悲剧情节、悲剧人物、悲剧气氛和悲剧语言四个层面来论述《哈姆莱特》这出悲剧的艺术成就,这对理解莎士比亚作品是“时代的灵魂”,“不只是属于一个时代,而是属于一切时代”的结论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哈姆莱特;悲剧艺术;情节;人物;气氛;语言
【正文】:
英国戏剧之父、一代文豪莎士比亚,一生创作了17部喜剧,10部悲剧,10部历史剧,共37个剧本,其影响之深远,至今在世界文坛上占有重要地位。对莎士比亚创作和莎士比亚戏剧的研究与评论一直没有间断过。而在莎士比亚的戏剧中,《哈姆莱特》历来是最引人注目的一部悲剧。本文旨在从悲剧情节、悲剧人物、悲剧气氛和悲剧语言四个层面来论述《哈姆莱特》这出悲剧的艺术成就,从而探讨莎士比亚悲剧创作的一些艺术手法及其成就。
本•琼森说:“他(莎士比亚)不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所有的世纪。”莎士比亚所生活的时代,正值文艺复兴时期。作为文艺复兴的思想武器的人文主义,用人性反对神性,用人道反对神道,用人权反对神权,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进步文艺运动。莎士比亚自觉接受人文主义思想的洗札,创作出了许多反映这个时代的佳作。
《哈姆莱特》大约作于1600年,是莎士比亚悲剧时期的作品。此时作者的人文主义思想和社会现实产生了强烈的矛盾冲突,他的内心非常痛苦,所以作品多以悲剧形式出现。而《哈姆莱特》正是这一时期的代表性作品,最能体现莎士比亚强烈的人文主义理想,最能体现莎士比亚无与伦比的剧作技巧。因此,探讨《哈姆莱特》的悲剧艺术,对理解莎士比亚的作品是“时代的灵魂”,“不只是属于一个时代,而是属于一切时代” (注1)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曲折生动的悲剧情节
黑格尔说:“悲剧行动的真正内容,是由存在于人的愿望之中的一些实体性的,自身合理的力量所提供的。这些力量决定悲剧人物追求的各种目的。” (注2)剧中主人公哈姆莱特追求人文主义理想,为父复仇,扭转乾坤却导致了悲剧性的毁灭。
在情节结构上,《哈姆莱特》突出地表现出莎士比亚戏剧情节生动性与丰富性的特色。莎士比亚打破了古代戏剧的一些限制,如动作的整一性,时间必须在一天之内等原则,戏剧情节一般都是多层次、多线索的,两条或两条以上的情节线索,或平行发展或交错推进,使剧情丰富生动,产生强烈的戏剧效果。《哈姆莱特》一剧由父亡母嫁、鬼魂显灵、装疯卖傻、编戏试探、海上探险、情人溺死、比剑中毒为主要情节线索。在这个主线里包含了三条复仇线索和一条友谊爱情的副线,三条复仇线又以哈姆莱特的复仇为主线,以雷欧提斯和福丁布斯的复仇为副线,交错发展而又主次分明,显示了莎士比亚卓越的叙事艺术。而三人复仇的动机和方式各不相同,雷欧提斯充满了封建血仇观念,一心只想报杀父之仇,不自觉地为克劳迪斯所利用;小福丁布拉斯的复仇多少带有一点扩张主义性质。这两个人都是轻而易举地作出决定,都是急于行动而不善思考的人。以两条线索与哈姆莱特复仇的主线相对照,丰富了剧情,不仅突出了主人公哈姆莱特深沉而善于思考的性格,而且使哈姆莱特复仇更具悲剧性与悲壮感。
紧张激烈的戏剧冲突也是情节丰富生动的重要因素。莎士比亚善于安排矛盾冲突,让人物在行动中表现性格。矛盾冲突从产生、发展,到逐步推向高潮,既尖锐激烈,又跌宕起伏;既有人物之间的外部冲突,又有人物的内心冲突。如《哈姆莱特》既有哈姆莱特跟克劳迪斯等人的外部冲突,又有他自己内心的苦闷、烦恼和思想斗争。在跟克劳迪斯的斗争中,双方从互相试探到正面交锋,有时刀光剑影,有时是隐蔽的智斗,戏剧的矛盾冲突一直紧张激烈,扣人心弦。 浅论《哈姆莱特》的悲剧艺术(一)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