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范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2736
李清照词与辛弃疾词之比较
宋词一般有多种分法。按长短规模分,可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一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最长的词达240字)。按段落分,只有一段,称为单调;分两段,称双调;三段或四段,称三叠或四叠。 按音乐性质分,词可分为令、引、慢、三台、序子 、法曲、大曲、缠令、诸宫调九种。 按拍节分,常见有四种:令,也称小令,拍节较短的;引,以小令微而引长之的;近,以音调相近,从而引长的;慢,引而愈长的。 按创作风格分,大致可以分成婉约派和豪放派。其中,李清照为婉约派的典型代表,辛弃疾为豪放派的代表。接下来,就让我们来比较一下两者的异同。
一、李清照的词风
李清照的词婉约、清新、忧愤、深沉。李清照的词,倾诉真挚情,善用白描法,熔炼家常语。前期的词,主要描写少女、少妇的生活,多写闺情,流露了她对爱情生活的向往和别离相思的痛苦。后期的词,多悲叹身世,有时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以表达她的爱国思想。李清照的文学创作具有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居婉约派之首,对后世影响较大,在词坛中独树一帜,称为“易安体”。
1、倾诉真挚情
李清照的词,无论前期的,还是后期的,都包涵着她真挚的感情。或者是表现真挚的夫妻之爱,或者是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或者是南渡之后,面对国破家亡所产生的一腔爱国主义情怀。比如李清照前期的“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表达了少女时代的娇羞,“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表达了对丈夫的无限思念。
2、善用白描法
李清照的词,很擅长运用白描的手法,这是她用来抒发真挚感情的重要方法之一。“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 这是李清照早期的作品。作者以白描的手法,不事渲染地记叙了一次非常愉快的郊游,写得清新活泼,极富有生活情趣。
3、熔炼家常语
李清照的词在语言方面有着很高的造诣,把一些家常语熔炼在她的词中,不着痕迹。她善于运用通俗的语言铺成极其工巧、细腻的画面,婉约深细,而又意境高远,犹如巧匠运斤,毫无痕迹,让读者只见其外表的朴素,而见不到朴素下锤炼的工夫。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薄雾、浓云、玉枕、纱厨,这一系列的名词体现出女词人的她愁苦的心情。
无论是李清照前期的词还是后期的词,在抒情艺术上都表现了很高的成就,深刻的思想内容通过完美的艺术技巧表现出来,形成了一种属于她自己的风格——易安体。为词苑增添了活力,同时也为后代作出了榜样,在词的创作实践上独树一帜。李清照的词在语言方面有着很高的造诣,善于运用通俗的语言铺成极其精巧、细腻的画面,婉约清新、豪放深沉,而又意境高远。此外,她也精通音律,所以她的词声调和谐,音韵流传。易安的词已形成鲜明的个性风神。
二、辛弃疾的词风
辛弃疾的词一方面以其英雄豪杰的志意与理念突破了词之内容意境的传统;另一方面更以其英雄豪杰式的艺术手段突破了词之写作艺术的传统。但是,这两个突破并未使辛词流于浅率质直,而是在雄奇豪放的同时,仍保有曲折含蕴之特美。
辛词的艺术手段可分为语言与形象两个主要方面:在语言方面,辛词特善用古,亦善用俗,语汇最为丰富,而且句式骈散顿挫,语法变化多姿;在形象方面,辛词最大的特点是能在形象中随处引起感发,表现作者的志意与理念,使形象与情感完美地结合起来。
1、他善于塑造鲜明、生动、虎虎有生气的艺术形象。
他笔下的人物常是慷慨悲歌、雄姿英发的形象。他写自己的远大抱负是“袖里珍奇光五色,他年要补天西北。”他写自己的矫健身手是:“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他写自己的狂态是“回首叫,云飞风起,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他写他人、古人也多是“气吞万里如虎。”
2、他笔下的景物也多是飞动壮观的景色。如山,他写道:“叠嶂西驰,万马回旋,众山欲东”,把静态的山势写成奔腾的动态,极为豪放。
3、他善于运用浪漫主义的想象及象征手法来加强豪放色彩。
如《水调歌头》云:“我志在寥阔,畴昔梦登天。摩挲素月,人世俯仰已千年。”其浪漫恣肆的风格直逼诗仙李白。又如《太常引》云:“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乘风”三句所表现的思想感情,与屈原“陟升皇之赫戏兮,忽临睨夫旧乡”实同,而“斫去桂婆娑”,“所指甚多,不止秦桧一人而已。”
以文为词,即词的散文化,是辛弃疾词的显著特色,是辛弃疾在创作技巧和语言使用上成功开创的作词方法。它是在以诗为词的基础上,在更广阔的历史与现实的背景中抒发主体的理想与向往,艺术地反映时代的斗争与生活,以文为词的辛弃疾,则把自己的生命与时代的命运紧紧的连接在一起,与国家存亡相表里。
三、李清照词与辛弃疾词之比较
被后人并称为济南二安的李清照和辛弃疾,虽为同一地方的人,词的风格却截然不同。分别作为婉约派和和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两人都深刻体现了自己所代表派别的特色。
1、题材内容不同
李清照在题材内容方面,以儿女情长、欢爱离别为第一主题,不太涉及民生大计,而是歌咏那些在居于正统地位的“诗”中不宜歌唱的主题。辛弃疾的词作题材广阔。它不仅描写花间、月下、男欢、女爱。而且更喜摄取军情国事那样的重大题材入词,使词能象诗文一样地反映生活。
2、艺术表达方式不同。
李清照表达上侧重含蓄婉约,并不像豪放词那样直抒胸臆,这主要是与其题材内容有关。婉约词适宜合于音乐,演唱男女情爱的内容,婉转柔美,轻歌曼舞,这样才能更好的把它的艺术美展示出来。辛弃疾表达起来喜欢直抒胸臆,开门见山地切入主题。其深邃的思想,高雅的情趣,引人深思的哲理,“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的艺术风格,足以使人倾倒,故无暇无须作太多的辞藻修饰。
3、意境味道不同。
李清照的词结构深细缜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一种柔婉之美。主题的消遣娱乐性质注定了婉约词要和音律结合起来,和着节拍唱和,因此比较柔美,甚至奢华。内容上强调对风花雪月,离别伤感,故国情怀的表达,使得婉约词必须敏感细致,崇尚艺术的美的境界,这样才有它的存在价值。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一种闲情逸致的小资情调,是一种柔和的美,读起来很美妙,回味起来更美,经得起推敲。辛弃疾的词则给人的感觉就是大气磅礴,有气势,像一个铁骨铮铮的硬汉,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和字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它不像婉约词那样重视音律的谐婉,豪放词不拘守音律,内容比较充实。
虽然各为不同派别的代表人,但并不是所有的作品都表现的是婉约或豪放的风格。如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