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范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3003
试论《阿Q正传》的精神胜利法
再次拜读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要感谢这次学习机会,本次范文题目的选择我犹豫再三还是决定甄选此篇。不仅仅是因为喜爱鲁迅先生的作品,更多的是因为随着年岁的增长,阅历的加深,对“精神胜利法”有了一些自己的见解,不敢说独到,但也绝对是发自内心的真实想法,今且试论一二,不当之处,请予斧正。
一、“精神胜利法”的由来
谈到“精神胜利法”就必须先谈到“阿Q”。这是鲁迅先生笔下一个辛亥革命前后广大被压迫、落后、不觉悟的农民缩影,是一个封建社会统治下卑微的小人物。他勤劳、质朴而又愚昧、无知;落后、保守而又狭隘、狡猾;欺软怕硬而又麻木健忘;最主要的是善于自欺欺人。这些性格中的“精髓”凑成了特有的“阿Q”精神,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精神胜利法”。
二、“精神胜利法”的“劣”
自“精神胜利法”问世以来,许多名篇大家,小渠周报屡论不息,其观点鲜明均为多贬少褒。鲁迅本人就曾说过“国民性必须改造,否则招牌虽换,货色仍旧,口号虽新,骨子不变,革命必无成功之一日”,并说“要国民改变自己的坏根性”。这国民的坏根性,劣根性。就是《阿Q正传》中表现的阿Q主义,即精神胜利法,通读全篇,总结精神胜利法的劣性如下:
劣性之一:自欺欺人。阿Q在与人打架吃亏时,心里想:“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世界真不像样……”于是他也心满意足俨如得胜地回去了。他赌博赢得的洋钱被抢,无法解脱“忽忽不乐”时,就自己打自己的嘴巴,好像被打的是“另一个”,随即在精神上转败为胜。 这样的品性,真正的代表了封建统治下的农民的精神弱点,即逆来顺受、缺乏抗争精神,致使广大劳动人民难以摆脱水深火热的生活。延伸到现在,就是我们所说的“鸵鸟思想”鸵鸟在每次遇到危险或是困难的时候都会把头插进沙堆里,屁股留在外面。就如同我们现在的很多人在挫折面前选择逃避并预先在心里为自己找好了N种逃避的借口,就是从不说服自己找一个前进的理由。长此以往,自欺欺人而不自知,他欺欺己而不自觉。习惯了逃避,什么尊严、理想全部抛之脑后,沉溺于自己编织的幻境之中,越发的颓废、懦弱。
劣性之二:麻木健忘。即便刚刚被打完,他立刻忘记被打,而且很快便飘飘然起来。他永远是得意的。他向“吴妈求婚“而吓得吴妈又哭又闹,可他却转瞬即忘,甚至跑去看热闹。这一点的描写从更为深刻和更为广泛的意义上进一步揭示了所谓精神胜利法所导致国民精神的缺陷和弊端。虽然现实生活中我们倡导大度宽容,可是文中的这种对苦难的健忘就如同精神鸦片般麻痹着人们奋斗的神经,前进的脚步。就如同我们现在每天都要吃着地沟油,穿着黑心棉,嘴里讨伐几遍,转身却依然还能悠然自得,安于现状,这何尝不是一种麻木?可见这种劣根就真的如同“打不死的蟑螂小强”一样,不但面目丑陋,还会传播“疾病”,毒害极大。
劣性之三:愚昧无知。如他在城里看到杀革命党人,回未庄便炫耀自己的“见多识广”——“你们可看见过杀头么?杀革命党,唉,好看好看……”一副得意的神情。他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这些革命者为什么会被杀头?可见阿Q的愚昧,不觉悟到了何等地步,由此推及,阿Q仅是这些懵懵懂懂活着又懵懵懂懂死去的许多人的代表,他代表了王胡,也代表了小D和许许多多的闲人以及那些多半不满足“以为枪毙并无杀头这般好看”的看客们。他们和阿Q具有一样的精神,愚昧、无知导致的落后。而“落后就要挨打”更是一个贯穿古今的硬道理,这是辛亥革命失败的一个不利因素,也是无论何时何地都将制约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劣性之四:妄自尊大。所有未庄人,都不放在眼里,连赵太爷,钱太爷他也不格外的崇奉。未庄人少有进城的,他进了几回城,便更加自傲了,嘲笑未庄人没见识,没见过城里的煎鱼。他的名言是“我们先前——比你阔多啦!你算什么东西!”这固然表现了他那不可救药的夜郎自大式的的可悲,同时也表现了精神胜利法的可笑。先哲说曾说过“人无才则傲”一个人越是缺少什么越是爱炫耀什么,盲目的自大除了会暴露自身缺点的同时还会尽失人心。人际交往中“人”是主体,试想一下,尽失人心会是一种怎样的后果?
劣性之五:欺软怕硬。受强者欺负后,他无可奈何,转变去欺负弱小者,以此发泄他被欺侮后的不平之气。阿Q最喜欢与人吵嘴打架,但必须估量对手。口讷的他便骂,气力小的他便打。与王胡打架输了,便说“君子动口不动手”;假洋鬼子哭丧棒才举起来,他已伸出头颅以待。对抵抗力稍薄弱的小D,则揎拳掳臂摆出挑战的态度;对毫无抵抗力的小尼姑则动手动脚,大肆其轻薄。“遇强则弱,遇弱则强,阿Q真是典型的代表之一。这点品性更是我所厌恶的劣中之劣,一味的老实欺负硬的怕,长此下去,必定从骨子里面透出了那种小人上媚下谄的“奴才”本色。可见,欺软怕硬要不得。还是遵照这句话吧:“人下要把自己当人看,人上要把别人当人看”这是一种礼貌,更是一种觉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