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范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4043
“天人合一”思想对陶渊明诗的影响
内容摘要:“天人合一”思想指的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自然与社会的息息相关、和谐相处甚至融为一体。它使后代的诗歌创作者一直推崇自由精神境界和审美境界的统一,而陶渊明的田园诗的意境和语言都达到了这种境界。
关键词:天人合一 陶渊明 意境 语言
“天人合一”作为中国古代哲学中关于天人关系的重要观点,是指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自然与社会的息息相关、和谐相处甚至融为一体。天人合一所界定的天人关系的两种基本内涵是:其一、天主宰人,人效法天;其二、天人一体,异形而同质。“天人合一”既意味着对自然规律的能动地适应和遵循,也包含着人对主宰、命定的被动地顺从和崇拜。与这种思想内涵相联系,“天人合一’,还代表着一种兼顾主体与客体、内在与外在的二元对立统一式的整体思维模式。
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思想的精髓,更是后人一直推崇的自由精神境界和审美境界。然而无论是精神追求还是艺术审美追求,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却非易事,它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也不是经常能做到的。而陶渊明在那个动荡黑暗的年代,能够独超众类,写出大量内容充实、贴近生活的田园诗,并在诗中创造出天人合一的诗意境界。
陶渊明作品中天人合一的艺术境界首先表现在意与境的交融中。陶渊明的艺术人生境界使他摆脱了以主客二分方式看待人与自然关系的习惯视角,而用一种审美观照的方式超越认识论中主客相互外在的关系。陶渊明在审美观照中,是融自己的全部生命于自然中,忘掉了山、花与人的对立,所以他能超越周围事物的普遍性、重复性特征,在自己性情的投射下,无论是山还是花都与人浑融为一。
《饮酒》第五首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里的菊、东篱、南山都是一些零星的对象,事物有其可重复的属性而无审美意识可言。从意义的角度来看,这两句诗不过是在陈述诗人在东篱下采菊时看到的景象。秋高气爽,微风习习,山菊在东篱下迎风摇曳仿佛在招呼信步前来的诗人,诗人此时情趣盎然,神态闲逸,轻轻摘下那饱绽着笑容的菊花,诗人在与菊的默契中,偶然抬起头来见到对面安闲悠然的老朋友南山一片“我见青山多妩媚,青山见我应如是”的和谐交流中,诗人、菊花、南山仿佛已不分彼此,浑融一体。在这句诗中,陶明超越了主客的对立统一性,在他的审美观照下,山与花完全与作者适意闲静的生活融为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