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范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5378
论《孔雀东南飞》的特色
《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民歌中故事最完整、情节最生动的佳作之一,也是我国文学史上最宏伟的长篇叙事诗之一。自问世以来,就以其深刻的社会意义和超群的艺术魅力,备受广大读者喜爱。诗中刻画的人物刘兰芝的形象更是深受广大女性的欢迎。本文通过宏观结构和细节刻画这两个角度,再一次从宏观与微观上深切体会到了《孔雀东南飞》的叙事特色和艺术魅力。
一、 结构新颖,布局巧妙
(一)备受推崇的“鸡头凤尾”
从宏观上看,“鸡头”和“凤尾”是《孔雀东南飞》叙事特色的重要体现。全诗由兰芝遣归、含泪惜别、兰芝抗婚、夫妻殉情四大情节构成。开头以孔雀失偶、徘徊不定拉开序幕,使全诗笼罩在一片灰暗阴沉的氛围之中;尾声以夫妻合葬、化鸟双飞作结,充满浪漫色彩。
《孔霍东南飞》的开头用了“比兴”手法,其结尾则是象征性的结尾。经过反复吟咏和咀嚼,就更能体会到“鸡头凤尾”的艺术魅力。在这里,无论是南飞孔雀的徘徊之感,还是松柏梧桐的交枝接叶、成对鸳鸯相向合鸣的难舍难分之情,都不再是那种简单的,仅仅用作起兴、比喻或象征的独立存在的客体了,而与所表现的内容合而为一,甚至连作者的感情也是那样和谐地融了进去。这样,作者的情感,男女主角的情感和外物(孔雀、松柏、梧桐、鸳鸯等)的情感相互交融,到了三位一体的程度。这些外物本身的艺术形象是完整的,但更重要的在于它作为所赖以寄托内容的艺术形象,与内容的关系是那样密切,那样恰到好处地表达了思想内容与感情。这就好比《屈原》雷电颂一场的情况了,实际上达到了一种的艺术效果。这种对作品的主题起了一种不容置疑的深化作用。它使广大读者像作品的主角以及作品中的孔雀、鸳鸯、松柏、梧桐一样,深深地憎恶封建礼教和封建家长制度,笃厚地同情与赞颂对封建社会的叛逆与斗争的精神,热烈地去追求那理想的生活。可见,《孔雀东南飞》的比兴开头与象征性结尾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已经到了“意在笔先,神于言外”的阶段。因此说“物我同化式托物起兴的‘鸡头’和物我同化式富有象征意义的‘凤尾’乃是《孔雀东南飞》叙事结构上的显著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