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范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4005
浅析《茶馆》中的京味特色
[摘 要]老舍是杰出的语言艺术大师,他用北京平民语言来写北京平民的日常琐事,在《茶馆》中有浓重的地方色彩和浓厚的北京味。《茶馆》有一种超越民族和国家的永恒的艺术穿透力,有一种能引起人类共鸣的世界相通的审美境界。透过《茶馆》折射出来北京文化底蕴和民族精神真挚而深切地表达了他对中华民族的兴旺强盛的关心与期盼。
[关键词] 老舍 茶馆 京味 方言 取材 精气神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广为人知的笔名是老舍,另有鸿来、口予、舍、非我等笔名。满族,正红旗人。生于北京,逝于北京。他最有特点和艺术成就的作品都与北京这座城市有关。他以勤奋的创作和特有的艺术才华为中国现代文学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是杰出的语言艺术大师,在他的作品中,有浓重的地方色彩和浓厚的北京味。
以《茶馆》为代表的老舍话剧,早在一九七九年末,北京人艺《茶馆》剧组在西德、法国和瑞士三国十五个城市巡回演出二十五场,场场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但老舍《茶馆》之所以能够在西方引起人们浓烈的趣味并产生极大的轰动,主要并不是因为老舍戏剧是东方的,是“京味”的,而恰恰相反,是因为老舍剧作有一种超越民族和国家的永恒的艺术穿透力,有一种能引起人类共鸣的世界相通的审美境界。老舍对当代话剧及文学作品发展的影响首先集中在“京味”特色方面,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是老舍“京味”形成的阶段,在这个阶段老舍更多地是形成了一种自身的“京味”特色和经典。以后老舍在“京味”特色方面的影响更多地表现为一种辐射力,更加鲜明突出地表现在对当代话剧和文学作品创作的示范作用上。“京味”话剧和文学作品已经成为一个卓有成就、生机勃勃的文化现象,这与老舍《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