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实施资本结构的动态管理
资本结构优化是企业财务稳健的关键,优化目标是综合资金成本低、财务杠杆效益高、财务风险适度,保持企业资本、投资、负债三者之间比例的合理,促使负债能力保持在合理的水平上,不超过自身的承受能力。企业应当根据经营环境的变化,确定一个可以确保企业正常经营、降低风险,还可以为企业产生更多利润的资产水平。从降低投资风险和获得更高投资回报的方向出发,确定出相对合理的投资布局,比如长期投资和短期投资的组合,产业投资和风险投资的搭配等。
3. 编制企业预算,加强预算管理
建立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可优化企业的资源配置,适应市场的波动性和不确定性,并预防财务风险的发生。应当根据宏观经济环境和行业市场预测制定经营目标和经营预算,结合过去年度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合理预测年度的财务指标;根据预算年度的经营目标和经营预算,在财务测算基础上,组织综合平衡,选择预算方法,编制企业的财务预算;根据财务预算,制定控制标准,分解落实责任,实施跟踪控制,保证预算顺利执行。
根据企业预算管理制度,增加成本的控制,结合企业自身情况,进行全面的预算,找出相关控制内容,比如人力、风险、资金等方面,根据相关成分,分析其中构成因素,哪些是需要重点加强预算管控的,对每个因素进行逐一分析。同时,财务部门要对公司整体情况跟踪调查,通过事前了解、事中管控以及事后分析,对公司的生产经营进行全方位的管控和监督,保证成本控制的实施,帮助公司降低经营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面对财务危机赢得主动权。
4. 加强对现金流量的重视程度
企业对现金流量的管理与控制已成为有效防范财务风险的关键。在企业偿债能力评价过程中,要适当地融入与现金流量息息相关的指标,以此来不断提升企业的偿债能力。此外,在盈利能力的指标方面,可以适当地融入一些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不断提升企业的盈利水平,要根据指标全面分析和判断企业的盈利水平,要根据指标全面分析和判断企业的盈利水平,进而推动企业经济利润的迅速增长。
企业应提高经营现金流量水平,建立现金流量控制体系。如控制原材料采购的量,维持合理的库存储备,严格管控原材料领用,杜绝浪费,降低各部门的管理费用。企业也应加强内部控制,降低采购成本和生产成本,提高营业利润和营业收入。还应针对相应市场进行定期和不定期调研,制定行之有效的营销策略,改进生产技术。使企业及时适应市场需求。另外公司还应进行各种合理的投资。并适当利用外部资金改善公司现金流量,降低财务成本。科学地对资金回笼进行考察,增加现金流动,减少坏账。对应付账款等债务,进行合理分析,保证企业利益最大化。只有强化了现金流的管理,才能让企业避免陷入财务危机。
5.重视非财务指标
企业在进行财务分析的时候,除了注重财务指标的分析外,应对一些非财务指标的内容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非财务指标反映的往往是那些关系到企业长远发展的关键因素,虽然不能直接的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但非财务指标的分析有利于管理层改善企业评价和经营,是直接影响着企业将来的发展动向。例如企业的供应商、企业的员工、企业的工艺流程等这些都属于非财务指标的范畴,这些都与企业的发展息息相关。注重非财务指标能帮助企业修改既定的目标和计划,保持战略执行的灵活性;企业文化等非财务指标能让组织成员产生强烈的集体归属感,通过精神的号召力影响组织成员的行为。而这些非财务指标都是传统意义的财务指标无法进行准确量化的。通过把财务和非财务指标结合起来加以应用, 将非财务指标纳入财务危机的预警体系中,可以从整体上对企业进行综合的评估,可关注到未来预计的评估内容,可使整个财务分析更加全面,有助于企业健康、高效、可持续发展,有助于预估将来的现金流量,有利于分清责任主体,使得控制更加方便,非财务指标的评价直接划分责任归属,可以很好的发挥控制功能。把财务和非财务指标结合起来,即把企业的短期利益和长期发展结合起来分析,又避免了企业的短视行为,可使企业得到更加准确的评价,弥补了仅财务指标分析的不足。因此,企业应充分重视非财务指标。
6. 建立科学完善的财务危机预警机制
财务预警系统是以财务信息为基础的,通过一些敏感性指标的变化,对企业可能或将要面临的财务危机所实施的适时监控和预测警报,是对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分析以及预测企业在未来可能面临金融风险的重要手段,也是企业管理者制定决策的重要依据。基于财务信息的财务预警系统,通过一些敏感性指标的变化,企业可能或将要面临的财务危机进行及时监测和预警,使企业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并及时采取措施来规避。
加强市场经济政策和信息系统建设,加强财务风险分析和预测与企业发展战略之间的联系,重视对企业信息的预警作用,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的预警工作。潜在的金融危机和高度的警惕意识是企业的财务预警系统的成功运作的前提,预警指标的选择是财务预警系统建立的关键。由于公司的财务报表不太规范和完整,一些非上市公司的报表不能如实和完整的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使财务预警机制失去效力。
企业要对关键点加以必要的监督与控制,深入分析可能存在的财务风险,并且采用全方位、多角度领域地监控。企业对财务风险的类型和等级等方面进行细致的划分,形成具有可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的风险预警信息报告。要对资产负债率进行一定得细化,增强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合理性。
企业应树立防范意识,增强整体的风险意识,建立起风险预测的模型,能够有效的辨认出可能出现的风险,并及时制定出应对方案,通过计划的制定把不正确的因素分析出来,建立起应对的机制,最大化地降低财务危机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杨华.《企业财务危机预警》[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3年3月第1版
[2]刘珣.《企业财务危机管理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7年5月第1版
[3]张宇华,张宁.《企业如何化解财务危机》[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12年11月第1版
[4] 吕萌,杨守杰. 中小企业财务危机应对策略[J]. 吉林:企业战略, 2015,(08)
[5]陈冲. 中小企业财务危机征兆及防范[J]. 河南:财会金融, 2012,(12)
[6] 黄奎. 浅谈企业财务危机的产生与风险控制[J].广西: 绿色经济, 2014,(02)
[7]林永干. 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J]. 福建:经管空间, 2016,(02)
[8]刘宇会. 公司财务危机的成因及防范对策分析[J].黑龙江: 企业技术开发, 2015,(04)
对企业财务危机的理性分析(五)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