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财务人员整体素质偏低
从识别财务风险, 到制定财务风险管控措施, 再到财务风险管控效果评估, 直到最后建立完善的财务管控体制, 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角色是财务人员, 财务人员素质高低直接决定了公司财务风险管控效果。目前许多企业不仅缺乏优秀的财务管理专家, 对企业的运营进行宏观指导以确保资金的高效率配置, 同时也缺乏专业的财务管理人员, 来具体监督管理财务运作。
三、财务危机征兆
(一)盈利能力的减弱,盈利质量差
当企业主营业务萎缩业绩下滑,公司处于衰退期,以往的核心竞争力逐步弱化,盈利能力不断减弱。如果没有新的领域给公司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盈利支撑点,就会导致缺乏成长能力。丧失了以往的核心竞争力而又没有新的核心竞争力来支撑公司的成长发展,此时会更容易出现财务危机。
当公司发生财务危机前期,往往会伴随出现盈利质量下降的状况,主要表现为:利润没有现金支撑,利润虚高而潜藏财务危机的风险;利润结构不合理,财务危机状态下的公司可能出现产品的盈利能力差,毛利率不高,产品不具有竞争力等情况。
(二)偿债能力显著下降
企业进入衰退期,势必会影响企业的偿债能力。当企业的短期筹资能力逐渐变弱,变会增大筹资成本和进货成本,从而对企业的投资能力产生重大的影响,企业的速动比率和现金比率降低。长期偿债能力显著下降,则意味着财务风险加大,利用杠杆获取负债利益等方面的政策失败,企业目前的资本结构出现问题,利用财务企业对债务的承担能力和对偿还债务的保障能力不足,反映了企业的财务安全和稳定程度差,企业陷入财务危机的可能性就越大。
(三)运营能力弱
运营能力又称资产管理能力。企业经营资金周转速度的有关指标所反映出来的企业资金利用的效率,体现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反应流动资产营运效率、固定资产及总资产的使用效率。企业在陷入财务危机之前往往有运营能力弱的特点。企业存货周转率低,反应企业存货的销售能力和流动性差,存货周转率低同时也有可能是存货储存过多,行程积压。存货周转率低同样也会影响短期偿债能力。应收账款周转率低,表明企业收款能力差、客户拖延或客户发生财务困难,反应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水平和变现速度差,企业催款的效率低、或信用政策太松,影响企业利用率和资金的正常周转。流动资产周转率低,证明流动资产利用的效果差,直接反应了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不乐观。固定资产周转率低,表明使用效率低,提供的生产成果不多,企业的营运能力差,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因此,企业运营能力低,很容易导致企业财务危机的产生,也是企业陷入财务危机前的征兆之一。
(四)企业信用不断降低
信用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中不断的树立和积累起来的,企业信用降低也不是一朝一夕行程的,不断恶化的企业信用或将导致企业财务危机的诱因之一。现代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尤其当企业面对一个完全陌生的市场,或是在市场不景气的时候,信用销售有利于赢得订单、扩大销售、抢占先机,对商贸企业而言,赊销已成为企业扩大销售经常采取的方法之一。但是一旦出现坏账,企业可能需要数倍的额外销售才能弥补,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成本,企业的利润在不知不觉中流失掉。体现出企业存在着经营管理问题,包括缺乏完善的信用管理制度、信用制度管理权责不清、缺乏信用风险管理知识、许多企业对客户付款期限缺少控制,应收账款无法及时收回、资金回笼较慢等等。往往会导致投资人和债权人对企业失去信心,企业很难为生产经营筹措到资金,从而无力偿付企业债务、及时交付订单, 长期以往会严重影响企业信用。企业信用不断降低,市场份额、及销售收入也会逐渐减少,预兆着财务危机将如影随形。
(五)现金流管理意识薄弱
企业陷入财务危机之前,往往会有现金管理意识薄弱的特点,使得资金链的危险较大。有些企业将大部分的注意力集中在利润上面,而忽略了现金流的管理,缺乏一定的科学认识。很多中小企业认为,自身的现金越多就证明企业处于更安全的状态下,忽略了资金的使用是有成本的,过多的资金闲置,无法参与到周转生产中,现金就失去了本身的作用,变得效率低下。另有一些企业对资金的使用没有合理安排,比如前两三年房地产市场火热,一些企业看到有利可图,将巨额资金投入到房地产行业,然而没有看到房地产行业存在巨大泡沫和风险。在国家秉承“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政策对房地产进行管控的背景下,各地相继出台了限购政策,房地产市场进入了寒冬。使得这些企业资金无法回笼,企业自身需求资金使用的时候变得难以应对,从而很容易陷入财政困难的境地。企业对应收账款缺乏严格管控,缺少有效的催款方式,使得自身的资金收转变得缓慢,资金回收困难,出现呆账或坏账,这对企业的影响也是巨大的。综上所述都是由企业现金流管理意识薄弱造成的,对企业的持续经营和发展有着极为负面的影响,有些企业由于资金链的问题面临着破产倒闭的风险。
四、财务危机诊断
财务危机可怕,但更可怕的是没有强烈的危机意识,缺乏有效的预警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