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经营管理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考验和挑战,财务危机乃至破产的情况也越来越多,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财务危机成为影响企业经营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企业管理者和相关利益人应时警惕和敏锐洞察危机的征兆,准确预测危机的来临,及时防范危机的发生,有效化解危机的影响,才有可能化危为机,保持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财务危机、企业管理、风险预警
一、财务危机概述
当今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中,经济环境瞬息万变、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前提下,不仅孕育着无可限量的发展机遇,同时也暗藏着极大的风险和危机。现在的企业运行和发展,处于一个高度开放和动态变化的社会环境里,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内外部条件均充满变数,大多数公司都面临着极大的挑战与机遇,尤其是财务危机。
(一)财务危机的界定
财务危机应该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即财务危机是一种企业盈利能力实质性地减弱,并伴随持续亏损的渐进式的积累过程,财务危机是可逆转的。财务危机的发生会使企业经营循环和财务循环无法正常持续或陷于停滞、无偿付能力、持续性亏损等,最终表现形式是企业破产,也包括处于这几种状态之间的各种情况。
(二)财务危机的基本特征
1.财务危机的客观积累性
企业从建立之初,就会不断面临大大小小不同的问题,往往陷入财务危机的企业都已经历了一定程度上和时间上的积累与渐进式的过程。从企业自身角度讲,企业陷入财务危机往往是一定时期内各种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失误的综合反映,从外部环境来讲,是政策的调整、环境治理等其他因素对企业产生影响的结果。财务危机是企业财务状况的一种表现,存在一个潜伏、积累、恶化到爆发的过程。起初在一定的时期内,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失误,可能只是企业内部滋生出一些财务危机的隐患,若发现不及时、处理不得当,日积月累持续发展,就会陷入财务危机。
2.财务危机的突发性
按照财务危机产生的原因不同,分为渐进型财务危机和突发型财务危机。渐进型财务危机是逐步缓慢发生的,要经历发起、成长、成熟、衰退等阶段,有一个生命周期,具有客观积累性的特点。突发型财务危机却是瞬间突然发生的,可以发生于企业生命周期中的任何阶段,有着偶然性、突发性和瞬间性的特点。两者在形态特征上有着明显的区别。自然灾害等不可抗的外部因素给企业造成的财务危机,或外部突发事件,例如环境污染事件、视频安全事件的发生或披露,但根源在于企业自身内部管理不善造成的,比如污水排放超标、产品质量不过关等都是财务危机突发性的体现。在正常经营中,如果企业有足够的财务实力,能及时进行政策或结构的调整,力争走出逆境;但如果突发情况已经超出企业财务实力能够承受的范围时,则无力扭转这一劣态。突发或不可控的事件有时候会让企业无招架之力而陷入财务危机。
重要客户突然倒闭、合伙人突然撤资、自然灾害和人祸也同样是财务危机突发性的具体表现。
3.财务危机的不确定性
企业财务风险具有非常大的不确定性,常常很难加以有效地控制和掌握,会在各个时间、各个地点发生,常常令人猝不及防。供求关系的不确定性,信息传递的多样性都决定了市场经济下企业财务危机的客观存在。不同程度的财务危机将通过财务变量、生产、营销、人事等不同方面的征兆表现出来。
4.财务危机具有全面性
财务危机出在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从筹集资金、资金运作、资金积累、分配等财务活动中均会产生财务风险。
二、诱发财务危机的原因
引发企业财务危机的原因有很多,既有宏观因素也有微观因素,既有外部环境方面的原因也有企业管理方面的原因等。不仅包括财务方面的,也包括非财务方面的。
(一)外部环境的变化
1.政策变化
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企业的兴衰与政策息息相关。
对外,美国加息将推动美元汇率走强,给人民币带来贬值的压力,如人民币跟随美元强势,会导致人民币汇率严重高估,加剧全球贸易和货币摩擦,会使人民币兑其它货币等非美元汇率出现“过度升值”现象,导致我国其它国家出口锐减,影响企业收入;美国加息、美元升值将导致国际大宗产品价格继续下降,势必会引发国内工业生产资料价格进一步下降,最终传导至消费终端,增加通货紧缩的风险,在短期内对人民生活有好处,但对企业却是一点好处都没有。企业生产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利润,在通货紧缩的大环境下,由于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也就是出现了供过于求的情况,价格下降,企业无利可图,投资信心会下降,就会缩小胜场规模,很容易陷入财务危机当中。3月23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正式签署对华贸易备忘录,并宣布将有可能对从中国进口的600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并限制中国企业对美投资并购,美国财政部将在60天内出台具体方案。中美贸易战对中国产业经济带来的影响较大,比如对中国出口美国的钢铁和铝产品分别征收25%和10%的关税,必然抬高美国进口企业的成本,将迫使美国企业大大缩减对中国钢铁、铝产品的进口;而中国钢铁、铝产品出口缩减势必会对我国传统制造业如计算机、电子、汽车及零部件、纺织服装、皮革、家具等带来较大的冲击,尤其对我国高科技新兴产业比如信息技术、机器人、高铁、新能源汽车和先进的医学技术,对于单纯依赖出口贸易生存的企业,企业陷入财务危机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对内,房地产调控的政策下,限购、商品房贷款利率上浮,房产税正处于立法阶段,这些政策性的改变都给房地产行业带来巨大影响,销售额锐减,成交量下降,市场需求萎缩,房地产企业及中介很难维系自身的生产经营,一部分已陷入财务危机,关门倒闭的房产企业也随处可见,以燕郊最为明显,下高速后曾经繁华热闹的国道是房产中介的聚集地,如今已萧条很多。近年来,国家在环境整治方面相继出台了诸多环保政策,对浪费能源、污染行业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国家将环境保护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中来,彰显国家环境整治决心,尤其对京津翼周边城市大气污染问题多次提出指导方案,限产力度进一步加大,对工业企业进行改造,对企业浪费能源和资源、严重污染环境的落后工艺和设备实行限期淘汰,重度污染企业逐步迁出或取缔,势必会对一些工业企业产生影响,迫使不符合规定的企业必须转型,有些企业不能及时找到转型模式,致使企业运营出现问题,导致财务危机。环保限产对部分工业品价格可能产生一定影响,进而影响利润和企业的财务状况。受到环保限产影响的相关行业,可能会推动过剩产能的出清,势必会导致一些企业陷入财务危机。
2.淘汰过剩产能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产能过剩成为企业利润下滑、价格持续回落、企业在财务方面面临危机和挑战的症结所在,淘汰过剩产能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当国民经济中对产业的兴旺前景达成某种社会共识与认知时,将引发社会投资集中涌入某个行业,从而形成“潮涌现象”。当企业提供的生产能力和服务能力超过了均衡价格下的市场需求, 就会构成产能过剩,产能过剩的核心都是“供大于求”,即生产能力超出一定限度时即构成产能过剩。从实体角度而言,产能过剩的本质是企业过多,滞销产品过多,库存积压严重; 从金融角度而言则是日益增多的坏账。 产能过剩意味着企业对行业未来走势的判断过于乐观,“一窝蜂”重复投资,盲目贷款上项目、新设备,投产之后行业陷入供远大于求的窘境,产品没有市场和销路,滞销产品占用大量流动资金,企业陷入经营亏损、资金困境以及恶性循环,无力投入研发、采购及按期偿还银行贷款,引发债务问题及银行坏账,从而陷入财务危机。
(二)内部因素
1.财务风险管控意识淡薄
许多企业管理者只注重产品的市场经营活动,往往将企业发展战略视作为最高目标,对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不够重视;企业管理层对财务风险管理的理解过于片面,公司生产、业务等部门在进行生产和投资过程中,认为财务风险的管控是财务部门的事情,与他们没有直接关系,缺乏对财务风险的正确认知;企业没有建立一个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财务部门尚未建立起完善的财务制度,往往当财务风险真正来临的时候才会感受到危机的到来,企业对财务危机的嗅觉灵敏度差,财务风险防范意识没有高度重视。
对企业财务危机的理性分析(一)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