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会计信息的供给方来看,经理层和大股东作为公司管理者控制了会计信息的生成和披露,他们是不同层次的信息提供者但并不是主要的信息使用者;当会计信息因为监督契约的履行而获得协调利益分配的功能时,他们会尽可能地对其进行修正,以不公平地占有契约他方的利益,从而引发了会计信息失真的风险。例如,经理层的分红..
从会计信息的供给方来看,经理层和大股东作为公司管理者控制了会计信息的生成和披露,他们是不同层次的信息提供者但并不是主要的信息使用者;当会计信息因为监督契约的履行而获得协调利益分配的功能时,他们会尽可能地对其进行修正,以不公平地占有契约他方的利益,从而引发了会计信息失真的风险。例如,经理层的分红可以通过粉饰利润提高,大股东可利用会计操纵获得额外的融资或侵占公司资源等。事实上,在公司管理者和其他一些会计信息使用者——债权人、客户、政府之间,这种因信息不对称和利益冲突而导致的风险亦会存在,但由于这些不是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最主要和特殊的形式,本文不作为重点讨论。 综上所述,上市公司产权结构一方面推动了会计信息市场化的进程,另一方面却又为市场化设置了“失真”的陷阱。随着公司产权结构出现两极分化的趋势,其一因股权高度集中而产生了单一控股股东,他(它)垄断了董事会,更加倾向于侵占中小股东权益,其二因股权极度分散使股东控制弱化,经理层通过影响董事提名反过来控制了董事会,“内部人(指经理层)控制”更易造成股东权益受损;在这两种情况下,会计信息失真的倾向将更加明显且难以控制。 二、规范会计信息披露的制度安排 上述分析揭示了两个不同的股东集团以及股东与经理层之间由于信息不对称和利益冲突而导致的信息失真的风险。这种由产权结构及产权控制模式所派生的,经理层对全体股东、大股东对中小股东利益的侵害是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特征,在西方资本市场发展的早期,曾经因此造成了严重的经济后果。一个典型的例子发生在20世纪初的美国,资本市场上欺诈横行,资源配置功能扭曲,投资者信心遭受毁灭性打击,最终股市崩溃,成为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前奏。从30年代开始,美国颁布《证券法》及《证券交易法》,建立了会计准则体系。现代意义上的会计信息披露管制由此产生并发展起来。 一般来说,会计信息披露管制是通过会计规范的制定和执行来实现的,主要是为了规范信息的披露,但同时也就需要规范经济事项的整个会计处理过程。其遵循的逻辑是: 1.既然会计信息失真主要源于对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利益的侵占,那么“保护投资者利益”就应当成为会计规范制定和执行的第一原则;投资者最有积极性来维护自己的权益,法律应赋予他们必要的行权方式,使他们成为制约信息提供者、抵制虚假信息的第一主体。
会计信息市场影响因素(二)相关范文
|
| |
上一篇:所得税会计模式的路径变迁 | 下一篇:银行结算方式的选择 |
点击查看关于 会计 信息 市场 影响 因素 的相关范文题目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