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客户的贡献情况不易获得
公司从2004年开始推行客户管理,在分析历史客户数据时,发现很难得到清晰的结论。客户贡献率被高估或低估的情况比比皆是。比如有仓库作业的客户因为仓库转移成本未被计入而高估收益。定价部门无法按照历史记录作出针对性的销售策略。
3、成本核算未能落实到部门
合理物流的7个业务组中,除了仓库部门是成本中心,其余部门都是利润中心。在实际操作中,综合物流计划需要各部门互相协作,共同完成。如一笔业务,可能需要到工厂提货,安排仓库装箱,送箱直至最后出运;涉及的业务部门有运输组,仓库组等。在内部核算中,由于没有建立内部核算的依据,业务收入纳入业务组,而其他转移成本则仍然留在仓库组,运输组,核算的标准不合理。企业部门之间由于核算标准不统一而摩擦不断,有些部门为避免麻烦,索性使用外部供应商而不使用公司的设备,造成资源浪费;另一方面,作为成本中心的仓库组由于没有成本限额,支出难以控制。
鉴于上述情况,公司从2004年初开始建立标准成本体系,并首先在公路运输和仓库业务中推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标准成本法原理及使用步骤
(一)标准成本法的原理
标准成本法是在泰勒的生产过程标准化思想影响下,于20世纪20年代产生于美国。刚开始时,它只是一种比较简单的统计分析方法,以后才逐渐与成本会计结合起来,成为一种成本计算和成本管理相结合的方法。
标准成本法是指事先指定标准成本,将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相比揭示成本差异,对成本差异进行因素分析,并据此加强成本控制的一种会计信息系统和成本控制系统。它是管理会计的基础,在管理会计的各种方法中出现得最早,发展得最完善,使用得最广泛。
使用标准成本法计算产品成本与使用其他方法不同。其他成本计算方法计算出的产品成本,是产品的实际成本,即生产过程中实际耗费的各种生产费用。标准成本法下的产品成本,不是产品的实际成本,而是产品的标准成本。因此,尽管标准成本与成本计算结合在一起了,但它在本质上仍然是一种成本管理方法。这是标准成本法与其他成本计算方法的本质区别。
标准成本通常可以分为三种:
实际的标准成本。这类标准成本也可称为可达到的标准成本,是指经过认真的分析和技术测量后而制定的,通过有效的经营、管理活动应该达到的成本水平。它包括一部分理论上不应该发生,但在目前尚不能完全避免的成本或损失。这种标准成本在标准成本法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正常的标准成本。这类标准成本是根据正常的耗用水平,正常的价格和正常的生产经营能力利用程度而指定的。也就是根据过去一段时间实际成本的平均值,剔除其中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异常因素,并考虑今后的变动趋势而制定的。这种标准成本在国内外经济形式稳定的条件下,可以使用。
理想的标准成本。这类标准成本是根据最少的耗用量,最低的价格水平和可能实现的最高生产能力的利用程度等条件而制定的。也就是在排除一切失误,浪费和耽搁的基础上制定的。由于这类标准成本要求过高,不考虑在生产中可能发生的一些实际情况,如果用它们来计算成本的话,就会挫伤员工的生产积极性。因此,这种标准成本在实际工作中很少采用。
(二)使用标准成本法的步骤
使用标准成本法进行成本管理一般遵循以下的步骤
1、制定标准成本
企业通常从多种途径来决定它们经营活动的适当标准。这些途径包括作业分析,历史数据,其他同类企业的标准(即技术标准),市场期望(目标成本)以及战略决策。
2、建立标准成本单
标准成本单是记录单一产品或工序标准成本数据的卡片。标准成本单的内容与核算方法有关。在变动成本法下,标准成本单只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等三项内容。在全部成本法下,标准成本单还包括固定制造费用。
在多品种生产企业内,应为每一种产品编制一张标准成本单;在多工序生产的企业里,还要为每个工序编制一张标准成本单。
3、成本差异的计算及分析方法
成本差异是实际成本脱离标准成本的差异的简称。对于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而言,成本差异应分为价格差异和数量差异两个部分;而对于固定成本差异,可分为开支差异,生产能力差异和效率差异。下面简单加以说明:
价格差异是指实际价格与标准价格不符所产生的成本差异。在物流成本中,价格差异受季节性影响较大。
数量差异是指实际的单位耗用量与标准耗用量不符造成的。譬如由于车辆老化而造成单位公里耗油量的增加。
开支差异:由于固定成本不随业务量的变动而变动,所以,只要实际发生的固定费用与标准固定费用不符,就会产生开支差异。
生产能力差异:固定成本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如果实际耗用的总工时大于标准总工时,说明企业用同样数额的固定成本作了较多的工作,反之亦然。该指标实际上反映了企业对生产能力(固定成本)利用的差异。
分析差异的基本思路
分析差异主要从价格,数量着手,通过考察实际成本,标准成本和弹性成本之间的差额来对成本使用情况作出判断。分析的基本模式如下:
① 实际数量 X 实际价格
> ①-② = 价格差异
② 实际数量 X 标准价格
> ②-③ = 数量差异
③ 标准数量 X 标准价格
----------------------------------------------------
差异总额 = ①-③ = 价格差异 + 数量差异
根据成本的分类,以下从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两方面来简述分析差异的方法。其中变动成本以直接材料差异和直接人工成本差异来说明。
价格差异的分析方法
直接材料价格差异=实际发生的直接材料成本额- 标准价格下直接材料成本额
=实际产量 X 直接材料单位实际耗用量X 直接材料实际价格–实际产量X 直接材料单位实际耗用量 X直接材料标准价格
直接人工价格差异=实际发生的直接人工费用额-标准价格下的直接人工费用额
=实际产量X单位实际工时X 实际工资率 - 实际产量X单位实际工时 X 标准工资率
数量差异的分析方法
直接材料数量差异=标准价格下直接材料实际成本额- 标准价格下直接材料标准成本额
=实际产量X 直接材料单位实际耗用量 X 标准价格 - 实际产量X 直接材料单位标准耗用量 X 标准价格
直接人工效率差异=标准价格下直接人工费用额- 实际产量下直接人工标准费用额
=实际产量X 单位实际工时X标准工资率 – 实际产量X 单位标准工时X标准工资率
四、 标准成本法在合理物流公司的运用
合理物流的公路货物运输业务开始于2002年底,现共有10吨双翼型箱型货车20辆,主要提供城市间的零担散货运输服务,并开辟了上海至天津,上海至广州,武汉至广州等6条主要航线。
物流企业管理者在评价运输活动时,通常对两个方面感兴趣 ——航线的赢利能力和客户的贡献率。
在实务中,航线赢利能力的分析常常通过航线标准成本来进行。考察航线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差异可以使管理者了解航线赢利或亏损的原因是什么,从而作出改善经营的决策;同时,航线的标准成本还是分析客户贡献率的基础。比如零担货物运输作业,在考虑如何将运输成本合理地分摊到不同的客户身上时,我们需要使用标准成本。因此在运输作业中使用标准成本法是非常必要的。
(一)通过实行标准成本法对“合理成本不易掌控、成本改进方向不明”问题的解决
1、航线标准成本差异的计算步骤
航线标准成本的制定:
与公路运输作业相关的成本通常有八项。在合理物流公司,这八项成本被分成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两大类。其中,属于变动成本类的有:燃油费,桥境费,日常修理费和计提大修费;属于固定成本类的有:司机工资,车辆折旧费和缴纳的养路费,保险费等规费。顾名思义,变动成本的发生与行驶的里程有直接因果关系,而固定成本却保持相对稳定。 浅析标准成本法在合理物流公司的运用(二)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