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中,股东与管理者两者目标不一致,信息不对称。只要不存在一种能够反映企业行为的充分信息指标,管理者总是要利用其信息优势侵犯股东权益,从这点看来,股东们一定会反对管理才的不良会计政策选择行为。但实际上,他们从这些会计政策的不良选择中得到了好处,所以股东们才能长时间保持沉默。
大多数以盈利数据为基础的激励计划都规定了上限和下限,即管理者的业绩必须超过所设置的下限才能获得约定的报酬;但如果业绩比下限高出再多,其得到的报酬也不会超过设定的上限。因此,管理者会设法使报告的业绩呈平稳增长的趋势,以求在一定时期内获得更多的报酬。如果能够成功做到这一点,那么报告出来的业绩,就不会像实际那样变化无常。而业绩平稳,没有大起大落,往往会降低市场对违约风险的估计,市场感知的违约风险越低,企业的价值就相对越高,而企业的价值增大,股东必然是收益者。因此,股东也从管理者的不良会计政策选择中得到了好处,他们不但不会反对,反而还积极拥戴。
3.审计师与不良会计政策选择
现在审计师、审计师事务所、注册会计师、会计师事务所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为了招揽生意、维持义务,都会在自己能够控制的范围内,为一些不良的行为开“绿灯”,并不惜将职业道德、社会诚信、国家法律以及个人的名声抛诸脑后。2005年7月财政部发布了一份《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公告》(注6),公告显示:2004年财政部对深圳中喜等18家会计师事务所的执业质量进行了重点检查,并抽查了55户相关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发现10户上市公司为粉饰业绩不同程度地存在会计信息质量问题,财政部依法对其中8户上市公司、8家会计师事务所和23名注册会计师做出了处理处罚。从抽查情况看,具有证券业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管理和执业较规范,但一些中小事务所审计程序不到位,甚至故意出具虚假审计报告。又例如:金路公司在1997年年报中,以多计资本化利息、少转财务费用等手段虚增利润3415.17万元。同时,原四川德阳会计师事务所未勤勉尽责,为金路公司1997年年报出具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2001年,中国证监会根据有关证券法规,对金路公司处以警告并罚款100万元,对相关责任人处以警告并分别罚款;对原四川德阳会计师事务所做出了没收20万元,并罚款20万元的处罚,对签字注册会计师分别作出罚款并暂停证券从业资格1年的行政处罚。由上述例子可见,会计的信誉遭受到极大的挑战,而注册会计师审计也面临了空前的信任危机。朱总理曾为中国会计师忠告“不做假账”,其义一针见血。
4.学者与不良会计政策选择
学术界提出的有关改进财务报告的会计理论和建议时,也会受到不良会计政策选择的影响。因为无论管理者、股东、审计师、政策制定者他们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和得到优厚的物质回报,总是更愿意咨询支持自己原始构想的专家,而“灵活”的政策行为寻找理论支持往往并不太难。因为,提出某一见解或为某种行为找依据是几乎不用承担任何责任。也就是说,你拥护了大部分人的决策会获得收益,如果事实证明大家错了,一般不会让你承担主要责任;而如果证明是对的,那你的收益和声望都会提高。相反,你坚持自己的意见,与主流唱反调,你在当时的收益不会增加,如果事实证明你错了,那只有你自己来消化和反省。如果事实如你所言,那未整个主流的认知可能会向你回归,但这绝对需要时间,而单个的学者往往是无法与时间相抗衡的。尤其是在经济管理等社会科学领域。因此,学者的从众心理也就难免了。
(二)会计制度、监督机制不完善
所谓会计制度,从广义上说,泛指为界定、确认和保护产权而制定的规范和指导会计活动的各种法律、规则、准则等。随着我国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在新旧会计制度交替之际,会计制度难免有漏洞和不完善之处。一些上市公司为了自身的小集团利益,肆意钻现有的会计制度的空子大做文章,意图保牌摘帽。例如:重庆渝港钛白粉股份有限公司(股市称“渝钛白”)是1992年9月在吸收合并重庆化工厂基础上以社会募集的方式设立的公众股份有限公司。1993年7月在深交所挂牌上市。上市初几年里,经营业绩还可以。但自1996年亏损1318万元,1997年公司经营业绩并未好转,为了掩盖业绩不佳事实,公司故意将实际上已于1995年底已完工且投入试生产的钛白粉建设项目应付债券利息约8064万元计入在建工程成本,从而使1997年的公司亏损为3136万元。实际上,该生产线1996年就已具备生产能力,且小批量生产出了合格产品。之所以一直未能达产验收,主要是因流动资金不足及市场暂未打开。根据我国上市公司会计制度规定:固定资产一旦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后,为购建固定资产而发生的借款利息就应进入期间费用,不得再资本化。渝钛白之所以这样做,主要是:1996年公司亏损1000余万元,1997年公司账面又亏损3000余万元。若加上这笔借款利息,则累计亏损近12000余万元。这对于注册资本为13000万元的公司来说,净资产仅剩25%左右。若然公布出来,投资者一定会怀疑其持续经营的能力。
(三)会计政策支持的会计信息的特点 论我国企业不良会计政策选择的成因及其解决对策(四)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