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已严重影响了我国正常的经济秩序和经济建设,对国有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及对策进行探讨,有非常紧迫的现实意义。本文提出从我国政治经济环境、企业、企业会计等不同层面分析国有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深层次根源,并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几点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企业会计信息 信息失真 成因 对策
【正文】:
前言
企业会计信息对现有和潜在的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债权人的信贷决策、对企业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的评价、政府对微观企业的控制和宏观经济的调控、对企业经营管理者的业绩考核等,都密切相关。因此,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不仅影响到与企业有利益关系的投资者、债权人等群体的经济利益,而且影响到整个国家的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2001年审计署组织力量对1290家国有控股企业的资产负债损益情况进行审计,发现会计报表严重失真的企业占68%,有的虚赢实亏,有的虚亏实赢,有的把大量资金体外循环或私设小金库,各类违纪违规问题金额高达1000多亿元。上市公司中也出现了诸如琼民源、银广厦等严重的会计造假事件。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已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为了建设良好的社会经济秩序,规范企业的会计行为,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我们必须加大对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研究。企业会计信息失真既有经济学上的原因也有社会学上的原因,对国有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及对策进行探讨,有非常紧迫的现实意义。
在目前我国国有企业中,企业会计受制于企业,企业又与政治经济环境密切相关,所以在离开我国国有企业管理体系和政治经济环境来研究企业会计信息失真是苍白乏力的,应将企业会计系统置于整个企业管理体系中,将企业置于整个政治经济环境中进行考察分析。
本文提出从我国政治经济环境、企业、企业会计等不同层面分析国有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深层次根源,并采取相应对策。
一、概述
(一)企业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概念
会计信息是人们在经济活动过程中运用会计理论和方法,通过会计实践获得反映会计主体价值运动状况的经济信息。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指会计信息真实、客观地反映各项经济活动,准确地揭示了各项经济活动所包含的经济内容。《会计法》的颁布,从法律上提供了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完整”的法律的保障,它明确规定:“各单位必须依法设置会计账簿,并保证其真实、完整”;“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单位负责人应当保证财务会计报告真实、完整”。同时,《企业会计准则》也要求企业的会计核算必须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及证明经济业务发生的合法凭证为依据如实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资料可靠。“真实性”成为会计工作最基本的要求,我国《企业会计制度(2001)》将“真实性”作为企业提供会计信息的首要原则,要求“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二)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
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常见的有三类:第一类是经济交易或经济事项失真。企业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利用多种手段,虚构经济业务、编造经济事项,使取得的原始会计资料不能确切地反映经济业务的发生。原始资料的真实性受到置疑,从而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第二类是会计核算失真。会计核算过程不能真实记录和反映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具体可分为原始凭证失真、会计账簿失真和会计报表失真。第三类是会计信息披露失真。指隐瞒应披露的会计信息或不及时披露应及时披露的会计信息。
(三)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分类
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分类可以从不同角度划分,本文对国有会计信息失真按主观上的有意与否,分为会计信息的故意失真和会计信息的无意失实。会计信息的故意失真是指会计活动中当事人为了个人利益,事前经过周密安排,故意以欺诈、舞弊等手段;使会计信息歪曲反映经济活动和会计事项。这是危害最大、后果最严重、也最难以防范的失真行为。会计信息的无意失实是指会计人员在遵循会计规范提供会计信息的过程中,由于主观判断失误、经验不足和会计系统本身的局限性等,造成会计信息未能如实或准确反映经济活动和会计事项的内容。会计信息的无意失实不存在主观上的故意和谋取非法利益。
(四)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
1、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已动摇市场经济基础,使资源配制失效。会计信息失真会造成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制定缺乏依据,干扰国家宏观调控和市场经济秩序;会给投资人、债权人、潜在的会计信息使用者造成决策的误导,难以发挥会计信息在市场经济中优化配置资源的作用,影响经济的发展。
2、企业会计信息失真会直接损害国家、社会和他人经济利益。企业会计信息失真会造成国家税收的大量流失,使国家财政收入锐减;造成国有资产的严重流失;会促使一些单位和个人谋求不正当利益,滋生腐败导致堕落,败坏社会风气,损害国家、社会和他人经济利益。
3、企业会计信息失真使企业丧失诚信,危及企业本身生存。市场经济是一种信用经济,会计信用则是这根经济活动链条的基石,若没有了信用,市场经济形成的各类社会与经济关系就不能顺利建立起来,并无法持久维系。企业丧失诚信,搞欺骗,只能自酿苦果,一败涂地,让市场逐出竞争的舞台。
二、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
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中,政治经济环境层面的深层次根源是法律环境、市场经济体制及政府的主要经济职能三个方面。企业会计层面的深层次根源主要是“有限理性”的存在,会计职能没有合理合法的应用。企业层面的深层次根源是产权制度缺陷导致对“内部人”监督不力。这三个层面的深层次原因相互影响,又紧密联系。在市场经济中,政府的主要经济职能是公平、效率和宏观经济调控。会计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归属企业,由企业的经营者进行管理和使用。企业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单位,所以在会计信息失真成因的三个层面分析中,企业层次处在核心地位。 企业会计信息失真成因及对策2(一)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