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套高中信息技术必修教材内容的比较分析
摘要:目前,通过初审的教育科学出版社、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的两套高中信息技术教材已经进入部分实验省区进行试用,随着高中信息技术教材进程的推进,将有更多的省区使用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标教材。然而,新课标信息技术教材自从实施以来,很少有对不同版本的教材进行系统化的对比研究。基于此,笔者对教育科学出版社、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的两套信息技术必修教材进行比较分析。文章从内容要点的选择及与课标的符合度及两套教材内容要点两方面入手对两套教材进行具体比较。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材;内容;比较
引言
我国的信息技术教育起步较晚,各地信息技术教学的经费投入、基础设施、师资水平等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课程的开设情况也参差不齐。为此,《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也指出“信息技术教科书更应该强调多样性,以适应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在充分调查地方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师资状况及学生信息技术水平的基础上,编写适合地方情况的教科书,保证不同地区都能开好信息技术课”。按照“一标多本”的方针、信息技术新课标的指导以及在相关政策措施的保障下,许多出版单位和编写团体编写了多套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标教材,呈现出了在一个标准指导下的教材多元化的局面。其中,由教育科学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广东教育出版社、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和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的五套信息技术教材通过了2004年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的初审,成为了首批进入到试验区进行试验的教材。五套教材虽皆按照一个标准编写,但是具体内容上却有差异。笔者有幸使用过中国地图出版社(以下称地图版)和教育科学出版社(以下称教科版)出版的两套必修教材,现对这两套高中信息技术必修教材的内容差异进行简要的比较分析。
两套教材内容要点的选择及与课标的符合度比较
(一)与课标的符合度
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可以把此总目标具体化为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层面上让学生得到全面的提升和协调的发展。教材是课程的载体,是课标的具体化表现,因而,高中信息技术教材应涉及到新课标中的所有内容要点。主要体现在:按照新课标对各模块的有关要求,向学生介绍具有广泛实用价值的信息技术知识技能,重视引导学生学习和总结蕴含在信息技术中的基本思想方法;在涵盖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的基础上,精选能反映不同模块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的内容,让学生有机会了解信息技术的最新发展成果及其在生活、学习中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的动机,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发展的适应能力;还应涉及相关的人文、社会教育主题,渗透有关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展现信息技术发展、信息技术创新和信息技术应用中蕴藏的人文精神;此外,教材内容还应该注重联系实际,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选用的两套《信息技术基础》教材都是以信息技术新标准为基本依据进行编写的。教材不仅应该在整体上充分体现课程标准的基本思想、课程目标,而且还必须涵盖标准列出的所有内容要点,按要求对其进行介绍和组织。通过对两套新课标教材的整体分析、比较,本文得出了两套教材的内容要点与课标的匹配情况(参见表1-1):
表1-1两套教材的内容要点与课标的符合度
教材版本 知识要点(共30个)
涉及到的内容要点(个) 缺少的内容要点(个) 符合度(%)
教科版 28 2 93.3
地图版 28 2 93.3
从上表可以看出,教科版和地图版两版教材符合度都较高(93.3%),按课标要求介绍了28个内容要点。整体而言,两版教材都比较符合新课标。
(二)对新课标的扩展
两套高中信息技术必修教材内容的比较分析(一)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