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风险资本占用中提到的“风险资本”更接近于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下的经济资本概念 。经济资本是指在一定置信度和期限下,对某个特定资产组合,银行为抵御超出预期的经济损失需持有的资本,是银行借助于风险计量体系、根据风险量化参数估计自身承担的实际风险状况而计算出来的虚拟资本,既非实际持有的资本,也不是监管要求的资本标准。监管资本是指银行实际持有的符合监管当局规定的最低资本要求,必需在风险损失出现时随时可用,体现为股东的资本费用,是一种账面上的有形资本。从理论上讲,银行的经济资本不应超过监管资本,如果超过则说明银行所面临的意外损失的风险超过了监管资本的承受能力,银行必须采取措施增加权益资本。
结合内部评级高级法下风险资本占用的计算公式,当其他因素不变而提高贷款利率时,风险调整资本收益率(RAROC)随之上升;当贷款利率一定而违约损失率(LGD)下降或违约概率(PD)下降时,风险调整资本收益率(RAROC)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上升。同时,违约概率(PD)通过影响风险成本、相关系数(R)、期限调整(M)等参与计算的参数,更灵活地作用于风险调整资本收益率(RAROC)的量化。通过使用与贷款规模、期限相匹配的贷款内部资金转移价格FTP计算的资金成本,以及综合考虑一级分行层面上一年度实际发生的运营成本,使得计算风险调整资本收益率(RAROC)更为精确。
3.风险调整后资本收益率(RAROC)测算结果的具体应用 在审批过程中参考风险调整后资本收益率(RAROC)测算结果时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首先,如何看待“无资本需求,无需算”的测算结果?根据风险调整后资本收益率(RAROC)计算原理,在使用内部评级高级法测算风险资本占用时,如果LGD值为0(也即债项评级结果为1),会出现风险资本占用为0的情况,此时测算模板输出的结果为“无资本需求,无需算”。目前,该行计量监管资本占用主要采用权重法(财务管理部)和内部评级初级法(风险管理总部),内部评级高级法尚处于积累数据、完善模型阶段,通过风险调整后资本收益率(RAROC)计量模型得出的“无资本需求”仅仅是理论上表述,并非实际采用的资本计量方法得出的结论 。尽管如此,统一采用内部评级高级法得出的计量结果之间具备可比性,可以作为授信审批决策的参考。
其次,对于RAROC(综合)计量结果低于基准阈值又无法调整授信方案或者调整后仍不满足的贷款业务,总行要求“应进行审慎的授信审查”,这里的“审慎性”具体应如何把握?对于RAROC(综合)计量结果低于基准阈值的授信业务,总行要求应进行审慎的授信审查,审批时应根据统筹平衡原则综合考虑项目风险、资本占用和收益水平。首先,从阈值设置的分析维度可以看出,授信产品类型和行业授信政策是两个重要影响因素,对于RAROC(综合)计量结果低于基准阈值的授信业务,可结合这两方面分析,对于存续时间短的流动资金贷款和积极增长类行业的授信业务,可以有所倾斜;其次,可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加入传统定性分析因子,如借款人规模、股东背景、经营管理人员素质、行业地位、产品饱和度或者项目盈利前景、历史还款记录等,再结合客户财务分析综合考虑授信风险。
三、风险缓释效果测算工具的应用
1.风险缓释效果测算工具的定位 风险缓释效果测算工具是对单笔公司贷款的风险与收益水平进行测算,重点是比较风险缓释前后风险与收益的变化。通过测算工具的使用,能不断细化计量粒度,逐步实现对每笔业务、每项产品的风险和收益的综合分析,完善风险定价,合理控制风险成本,积极传导监管要求和集团风险偏好。
根据中国银行总行提出在授信评估中应运用测算工具要求,并将测算结果作为业务发起报送的必备内容;对于报送总行审批的授信,明确要求将信用风险缓释测算结果作为授信材料要件报送;测算结果是评价授信业务风险缓释程度的手段,不作为最终决策的依据。根据中国银行《关于明确授信审查有关事项的通知》中规定,“总行及境内各一级、直属分行在尽责报告中,必需运用债项评级结果和‘风险缓释效果测算工具’测算结果(包括但不限于监管资本占用、监管资本收益率、预期损失EL),加强量化分析。各行标准化尽责报告模板要包括上述内容。”
2.风险缓释效果测算工具的影响因素 风险缓释效果测算工具需要输入的信息包括客户基本信息(包括客户信用评级)、贷款基本信息(包括授信规模、授信期限、贷款利率)、贷款成本信息(内部资金价格、资金成本)、风险缓释工具信息(包括抵质押品、保证等)。影响测算结果的因素为风险缓释工具信息,即抵质押品和保证。
其中,抵质押品是通过降低债项的违约损失率(LGD)影响测算结果,测算模板采用内部评级初级法计算违约损失率(LGD),参考区间为无缓释作用(根据监管给定值为45%)至完全缓释时(此时违约损失率为0%)的违约损失率(LGD),抵质押品的运用能够降低违约损失率(LGD),传导至预期损失、风险加权资产和监管资本占用,最终影响监管资本收益率和损益平衡价。比如:
客户名称 贷款金额(万元) 抵质押品 评估价值(万元) 缓释前违约损失率(LGD) 缓释后违约损失率(LGD)
某市土地储备交易中心 25000 城市地带土地使用权:工业用地 60370 45% 35%
保证是通过降低客户违约概率(PD)影响测算结果:当保证人的信用评级优于债务人时,保证人信用评级对应的违约概率(PD)将替代债务人的违约概率(PD)参与计算,降低预期损失、风险加权资产和监管资本占用,最终影响监管资本收益率和损益平衡价;当保证人的信用评级低于债务人或者与债务人相同时,不发生替代,则无缓释效果。比如:
客户名称 贷款金额(万元) 信用评级 保证人信用评级 缓释前违约概率(PD) 缓释后违约概率(PD)
河北某绒毛有限公司 500 BBB A 2.38% 0.95%
秦皇岛某磷酸有限公司 3000 A BBB- 0.95% 0.95%
模板给定的违约概率(PD)参考区间为[0.06%,3%],对应AAA级至BBB-级评级结果,预期损失(EL)、风险加权资产(RWA)、监管资本占用参考区间上限值根据违约概率(PD)上限值和违约损失率(LGD)上限值计算而来。
根据监管资本收益率计算公式 ,在内部资金价格一定的情况下,贷款利率、违约概率(PD)和违约损失率(LGD)将影响测算结果,贷款利率越高、违约概率(PD)越低、违约损失率(LGD)越低,监管资本收益率越高;根据损益平衡价的计算公式 ,在内部资金价格、资本成本一定的情况下,违约概率(PD)和违约损失率(LGD)将影响测算结果,违约概率(PD)越低、违约损失率(LGD)越低,损益平衡价越低,贷款定价的灵活度越大。
3.风险缓释效果测算工具的具体应用 风险缓释效果测算结果可以为授信审批决策提供参考。在授信项目风险评审时,测算工具可以为尽责调查、评审、审批以及核批人员提供量化的风险与收益水平衡量指标,为单笔授信决策提供支持。同时审批人员可以测算结果为基础,指导业务部门在确保风险与收益水平不下降的情况下,调整授信方案。
在实际应用中出现过以下问题:首先,如何看待填写缓释信息但未体现缓释效果的情况?主要原因可能为:风险缓释工具金额相对授信规模过小;从全行层面看,该类风险缓释工具管理还不到位。需要注意的是,风险缓释效果测算工具是根据一套特定的逻辑规则对输入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其输出的测算结果不体现缓释效果并不意味着该笔债项采用的缓释工具完全不具备缓释功能,比如:当保证人信用评级低于债务人时,虽然不能通过降低违约概率(PD)或者影响违约损失率(LGD)达到节约资本占用的作用,但跳出风险量化考虑,保证人作为正常经营的独立法人,掌控一定可以用来清偿债务的资产,保证作为一种重要的担保方式,其风险缓释功能毋庸置疑。这再一次显现了授信审批中定性分析与定量测算相结合的互补优势。
其次,风险缓释效果测算工具未考虑贷款的附加收益,比如:客户可能会给银行带来存款收益或财务顾问费、结算收益等中间业务收入。使用者可以结合贷款附加收益的具体情况,在测算结果的基础上具体分析。但是应该注意到,附加收益仅仅影响监管资本收益率和损益平衡价指标,并不影响违约概率(PD)、违约损失率(LGD)、预期损失(EL)、风险加权资产(RWA)以及资本占用等结果的准确性。
此外,抵质押品的估值是取评估价值,在一对多的情况下也无需对抵质押品评估价值进行拆分。
风险量化测算工具的引入反映了授信决策向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分析方式发展的新趋势。虽然目前的统计模型可能存在一定缺陷,但随着数据积累和模型优化调整,风险量化工具将会更精确地测算授信业务的风险参数,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分析方式也将推动授信决策向更科学、准确的方向发展。
【引文注释】:
[1]杨凯生:银行风险防范和危机化解——国际比较研究[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
[2]李雪莲、李永辉:巴塞尔协议对银行经营行为的影响分析[J],财经研究,2006(5).
[3]巴曙松: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研究[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
[4]潘竑:跟进巴塞尔协议III,实练全面风险管理内功[J],载《金融时报》,2010(11).
[5]王胜邦、陈颖:金融危机对我国实施新资本协议的影响[J],载《金融监管》2009(6).
[6]陈四清: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通论[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8).
新巴塞尔协议与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风险量化工具在商业银行授信审批中的实践应用(四)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