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以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了商业银行发展个人理财业务的现状、
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个人理财业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与国际先进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经验,为发展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提出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个人理财业务、现状、存在的问题、国际经验、发展策略
【正文】:
目前,我国个人理财业务仅处于起步时期,国内各大商业银行纷纷推出了个人投资理财业务,使该业务成为了商业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本文以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了商业银行发展个人理财业务的现状、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个人理财业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与国际先进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经验,为发展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提出的发展策略。
一、商业银行发展个人理财业务的国内外现状
(一)国外现状。个人理财业务是由西方商业银行首先开拓的服务性金融业务。20世纪七十年代,西方经历了两次战后最深重的经济危机,整个西方经济陷入“滞胀”,为摆脱这一危机,银行界发起了一波创新浪潮,个人理财业务就诞生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伴随着八十年代以来的经济复苏和新经济的繁荣,这一业务得到了快速发展。现在,个人理财业务在西方发达国家十分普遍,几乎深入到每个西方家庭,其业务收入已成为西方银行业界最重要的利润来源。它作为国外各大银行一项主要业务,其所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包括提供外币汇兑比率、债券、信托资金、资金管理、信贷咨询等。其服务的对象多是从事医生、律师、企业主管、体育明星等高收入阶层的人士,所提供的也往往是替个人量身打造的专门理财服务。据统计,在过去的几年里,美国的私人理财业务每年的平均利润都高达35%~40%,年平均赢利增长12%~15%,远远优于一般的银行零售业务。根据“入世”金融开放的承诺,中国在加入世贸的当天,中国居民的外汇业务向外资金融机构开放。据此承诺,花旗银行上海分行被获准于3月21日起向国内居民提供个人外汇业务,而此前厦门国际银行也已获得这一“执照”,但其合资银行的身份显然与花旗银行不相同,意义也不相同。无独有偶,同月汇丰银行宣布在深圳成立在内地首家“卓越理财中心”,面向在内地的港人和海外客户提供服务。显然,外资银行已经吹响了在中国开展个人业务的“号角”。
(二)国内现状。在我国,个人理财业务起步较晚,直到20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商业银行才率先开展了这项业务。1997年中信实业银行广州分行成为首家成立私人银行部的国内银行,并推出了国内首个个人理财业务,客户只要在这里保持最低10万元的存款,就可以享受到该行提供的个人财产保值升值方面的咨询服务。随后,各类金融机构纷纷跟进,个人理财这一业务逐步得到重视,并逐渐发展起来。众多商业银行自然不甘示弱,积极迎战,个人理财领域已经成为各方角逐的主战场之一。但是,我国金融法律法规、金融管理体制、金融市场以及商业银行自身存在的诸多问题,制约着个人理财业务市场的发展。近几年,国内个人金融业务的相关进展并不令人满意,由于政策的限制,个人金融业务基本上还是以消费信贷和住房贷款为主,大多数银行的个人理财中心虽然服务热情,却缺乏大的突破,理财业务大多停留在咨询、快捷服务等方面,离真正意义的理财服务还有一定距离。
二、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存在的问题
(一)个人理财业务范围狭窄。我国个人理财产品仅局限于储蓄、保险、基金等的简单组合,各商业银行之间的产品大同小异,产品创新能力不强。许多个人理财产品收益率基本相同,附加价值相似,甚至营销模式也几乎一样。同质化现象也与商业银行分业经营有一定关联,银行能够开展的业务范围小也就导致理财产品种类单一。目前我国银行理财基本上还是停留在咨询、建议或投资方案设计等层面上,还做不到代客进行全方位的资产运作。商业银行传统的理财方式只是简单列举、堆砌和整合,并且限制条件多,只能停留在业务品种介绍、咨询建议、办理简单的中间业务等方面,并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个人理财。银行、证券、保险三大市场相互割裂使得银行无法利用证券和保险这两个市场为客户实现增值,这大大制约了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空间。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策略(一)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