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多数商业银行推出的人民币理财产品中普遍存在产品层次较低、同质化严重以及忽视风险控制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商业银行要进一步转变经营理念,细分市场并增加产品差异性,加强理财业务的风险管理,在向零售银行的战略转型中增强理财业务的竞争力。
关键词:商业银行、人民币理财产品、问题、对策
根据《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规定,个人理财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为个人客户提供的财务分析、财务规划、投资顾问、资产管理等专业化服务活动。我国商业银行开展个人理财业务短短几年的时间,整体处于起步阶段。在商业银行推出的众多人民币理财产品中存在诸多问题,这已经成为未来影响商业银行开展理财业务的障碍。
一、商业银行人民币理财产品的现状
商业银行人民币理财产品,即由商业银行自行设计并发行,将募集到的的资金根据产品合同约定投入相关金融市场及购买相关金融产品,获取投资收益后根据合同约定分配给投资人的一类理财产品。商业银行人民币理财产品大致可分为债券型、信托型、挂钩型、和QDII型。
国内商业银行中光大银行在2004年9月推出了国内第一个人民币理财产品“阳光理财B计划”,拉开了国内人民币理财产品的序幕。此后,各种理财产品如雨后春笋般涌出市场,商业银行推出了各种名类繁多的人民币理财产品,产品涵盖的基础资产范围逐步扩大,产品种类也从最初的保本保收益型扩展到保本收益浮动型和非保本保收益型,产品设计日益复杂化。据《2007中国金融理财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06年底,国内主要的商业银行共累计发行人民币理财产品约230只,市场规模约57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28%。随着理财产品的大量发行,整个理财市场规模急剧扩张。继2006年实现了几近翻番的高速增长之后,2007年人民币理财产品发行了1302只,呈现出爆发性的增长。
在整个市场格局中,以光大银行为首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占据人民币理财市场的绝大多数市场份额,在理财产品种类和发行规模方面领先于国有商业银行。据中国人民银行北京营管部2005年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工、农、中、建四大行在人民币理财产品市场份额中仅占16.35%的发行额,而11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则占据83.65%的市场份额。虽然国有商业银行整体市场份额较小,但由于其具有良好的市场声誉和丰富的客户资源以及庞大的销售网络,2006年个人理财业务发展速度惊人,市场份额逐步增加,市场地位有所提高。2006年建行全年的理财业务增长速度达到了420%,2006年工行各类理财产品增长2.98倍,理财金客户增长25.5%,而中行在2006年新增理财客户20万,理财客户总数超过70万户。
二、商业银行人民币理财产品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人民币理财产品中存在问题及对策(一)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