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兰花及其分类
兰花是珍贵的观赏植物。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世界有七百多个属、二万多个种,每年还发现和培养出不少新品种。按生态习性主要分为地生兰、气生兰、腐生兰三大类。由于地生兰大部分品种原产中国,因此地生兰又称中国兰,并被列为中国十大名花之首。中国兰花主要为春兰、蕙兰、建兰、寒兰、墨兰五大类,有上千种园艺品种。而洋兰是相对于国兰而言的,泛指除了国兰外的兰花,其讲究的是花型花色,一般原产热带和半热带,多为附生,栽培需较高的温度和湿度,是当今世界上最流行的花卉。
按照兰花原产地的不同,将兰花分为国兰和洋兰两大类。
1.1国兰
国兰是指原产于我国的兰属植物中一部分小花型的地生种类,其中以春兰,春剑,莲瓣兰,惠兰,建兰,墨兰,寒兰7个种和变种为代表,每个种和变种内又包括了许多不同的品种。国兰在我国有着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古人赏兰就是将优秀的人格品德融入兰花之中,以兰修德。以兰会友,以兰怡情,从而达到舒缓身心的目的。而现代人赏兰则是以兰株全貌为主体,一切以奇色,奇叶和奇形来确定品味的高低,外形越怪异,花色越美丽,并开出奇花者,当然就成为了大众追捧的对象。
1.2洋兰
洋兰泛指那些主产于全球热带,亚热带高温多湿地区,花大色艳或花形奇特的兰科植物。由于其栽培的品种大多数来自海外,因此被冠以“洋”字,通称为洋兰。但是并非所有洋兰都是来自于国外,我国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也产属于洋兰类的众多附生或地生的兰科植物。例如国产的石斛兰原生种就有70多个,兜兰有原种10多个,即使大部分产自热带的蝴蝶兰在我国也有6个野生种。
1.3国兰与洋兰的异同
不管是洋兰还是国兰,他们均属于兰科的多年生草本植物,通常具有兰科植物的特征,例如假鳞茎,质厚坚韧的叶片和具有唇瓣的两侧对称花等。所不同的是,洋兰通常开有色彩鲜艳的较大花朵,而且大部分为气生的附生兰,而国兰则开有幽香的小型花朵,花色以素雅或淡色为主,花朵的外形变化多端,什么牡丹瓣,蝶瓣,荷瓣,梅瓣,水仙瓣,菊瓣都会出现在同一个种之内,形成了不同类别的花艺品种。除了形形色色的花艺品种之外,国兰还有不少叶片出现黄,白色线艺的叶艺品种。以观赏的角度来看,洋兰代表了一种西方文化的现代美,而国兰则体现了东方文化的古典美。故当今养兰人群也大致分成喜欢艳丽的洋兰一族和喜欢优雅芳香的国兰一族。
2. 兰花经济
正由于现代人对兰花的追捧,掀起了一股经济热潮,即所谓的“兰花经济”。国兰经济是指把兰花作为一种商品进行买卖交易的市场行为。
2.1兰花消费
根据兰花消费目的不同,可将兰花消费分为欣赏性消费和营利性消费。
欣赏性消费是指购买兰花的目的主要用于满足私人爱好,最为馈赠佳品,用作室内装饰摆设等,有一次性消费者,例如作为礼品,也有多次性消费者,例如作为室内装饰摆设,摆残了就会再去购买。
营利性消费是指购买兰花的目的是为了通过种养来增加株的数量,然后将其卖出去获利的做法。总之,其购买最终的目的是利益,一切利字当头,那么营利性引种也包括那种通过买入或卖出营利的炒兰行为。
2.2商品国兰
国兰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价位特殊,品种特殊,销售方式特殊。具体表现为价位浮动较大,常暴涨暴跌,品种之间价位悬殊,销售方式不完全局限于兰花市场,珍稀品种的交易常出现在农户家中进行。
当国兰进入市场作为商品被炒来炒去之下,有的不断增值,有的升值后狂跌,狂跌后又升值,如此反反复复,其形式类似于股票,于是就被人赋予“绿色股票”的称谓。
2.2.1国兰的产地
按照地域的不同,当前国内以经营国兰为主的兰市有川兰市场,滇兰市场,浙兰市场和粤兰市场,其中,粤兰市场以经营墨兰,建兰为主,兼营春兰,寒兰和蕙兰,成为华南地区原产国兰品种的集散地,每年均有大宗墨兰的传统品种出口韩国和日本。
2.2.2国兰价值的确定
(1)供求关系
国兰价值的高低主要是由自身品味高低,数量的多少,鉴赏的潮流,投入兰市的资金等因素所确定的。
自身的品味高低除了品种要纯正外,兰株强壮与否,是否有病害,是否为单株或多株等都是决定该品种价值高低的关键。
同一品种,每当上市数量过多时,不管它的花艺或叶艺有多美,价格下降是必然发生的事情。如台湾名种“大屯麒麟”,在发现之初上市量不多时,可以被狂炒至数百万新台币一苗。但到了当今数量已供过于求,每苗价值20元人民币左右。相反,当数量少而珍稀时,尽管其花艺或叶艺并不算美,但物以稀为贵,其价值可以达到数十万一苗之巨。例如春剑的“奥迪牡丹王”,发现之初仅有不足10苗,在兰博会上获得了特金奖后价值直线上升,每苗可卖到几十万元,足以换回一辆奥迪车。
当投入兰市的资金量大时,国兰的热炒程度就会上升,个类型的品种价值均会不断上扬,当兰市达到了一种疯狂的程度。相反,受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例如社会动荡,股票市场兴旺等,都会使得投入兰市的资金减少,从而导致兰市变淡,各类品种价值下降会成为必然。
(2)流通领域 国兰的流通领域泛指购销两旺的地区,由于地域的不同,某一品种的国兰在甲地紧销,需求量大,供应量少时,而乙地则货多价廉,供过于求。如果能及时掌握流通领域的价差,在乙地用低价买入,运到甲地以好的价钱卖出,自然会获利十厚。
(3) 舆论导向舆论可左右兰市的价格波动。例如台湾产的墨兰铭品“大屯麒麟”,由于其花朵呈少见的重瓣特点,白推出市场之初便成为热销品种,每芽高达过百万新台币,到1987年在日本举行的第2届世界兰展上获得了金奖后,由于受舆论传媒的大肆宣传,价格下子上涨到每芽几白万新台币。由此可见舆论的巨大作用。中央电视台天价兰花的播出也导致了莲瓣兰市场元气大伤,价格大幅下跌、市场萎缩。
(4)售后服务良好的信誉,完善的售后服务是当今国兰产销大户的致胜武器:要保证售出的国兰品种货真价实,童叟无欺,保证兰株无任何病虫害,温室苗先在室外硬化后才出售,并保证出问题可退货的原则,就会取得诚信,即使价格较高,亦会吸引稳重的买家,造成大宗交易的机会。例如在兰友投入兰花时,详细向其介绍该品种的特点、栽植方法和应注意的事项等,并保证如不满意可退货的承诺,往往能留住顾客,造就了回头客的增多,使你的兰花销售不断攀升。兰花市场和很多商品市场一样,有旺季和淡季之分。目前莲瓣兰交易中售后服务非常不完善,大户对养殖关键技术保密,温室苗也但自然苗卖,导致新手养殖养差、养死的比例高,认为莲瓣兰不好养,影响了养兰群体的扩大。因此建立莲瓣兰交易中完善的售后服务系统对繁荣兰市非常必要。
2.2.3国兰市场
中国兰花作为一种欣赏性和消费性很强的收藏品,已经经历了上千年的市场锤炼,行花都有人愿意去欣赏,好品种就不可能没有人要。对于广东兰友来讲,兰花市场的涨跌我们体验了达摩风波、闪电事件、奇花爆跌、水晶跳楼等等血的洗礼。如今墨兰的大屯麒麟已经从5元一苗的抄底价涨至10元左右一苗了,这虽然并非意味着墨兰市场有可能升温,但起码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品种市场的价值回归。
中国兰花市场主要是品种市场,其行情的涨跌同样也完全受市场供求关系所影响。中国兰花任何一个知名品种数量的多和少、有没有人要是和兰花种养者的意愿投资总额密切相关的。
2.2.3.1国兰国内市场 在浙江、江苏地区,春兰较受欢迎,尤其一些梅瓣、畸型瓣、素心等老品种更受欢迎。在福建、广东两省沿海城镇,有很多人都从事兰花生产和交易,有收集野生兰花的,有专收奇叶、奇花、线兰新品种的,有大量种植传统的素心、金、银、黑、白品系列,外销韩国的,也有在庭院阳台简易栽培的初入门者。
2.2.3.2国兰国外市场
日本
日本人爱兰和养兰也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国兰在日本大行其道,除了日本的本土品种外,还引入了不少来自中国的春兰,蕙兰等品种,从而形成了一个中国原产国兰品种的大市场。很多传统品种乃至新优品种被日本人买走,经过几十年的培植之后育成了许多变异品种,并且用日本的名字命名,部分还返销我国。
韩国
韩国人酷爱中国兰花,将国兰花视为高尚的观赏植物,常用来作为家居摆设,办公室装饰等消费产品,,当盆兰摆残后就会买回新的取而代之。因此,韩国是国兰巨大的消费市场。一些物美价廉的大众化品种主要由中国进口,如墨兰,春兰,寒兰等,这些来自中国的兰花已占据了韩国的大宗化商品国兰市场,并由此弥补了韩国国兰资源贫乏枯竭而无资源利用的困局。
欧美国家
由于文化渊源的差异,欧美人士崇尚的是花大色艳的杨兰,而对花小而不美丽的中国兰花不屑一顾。在他们心目中,五彩缤纷上和鲜艳夺目的才是理想的对象,因此对中国兰花兴趣不大。他们认为,花朵小,色素雅的中国兰花总是难敌得过花多大,色鲜艳的洋兰,并对某些国兰品种价值万金表示不解。尽管在欧美国家举办的国际性兰展上不时都有来自中国,日本或韩国的国兰品种展出,结果都是默默无闻,很难与同台竞争的洋兰竞争,偶尔有以其清雅的幽香获胜的,也只是铜奖或原生种栽培奖。故此可以说,中国兰花展在欧美国家推广的难度很大。
2.3商品洋兰
当今洋兰生产已进入商品化大规模生产的阶段,随着全球有关兰花产品消费的激增,洋兰产业已成为一些国家的外汇收入主要来源。尤其是一些发展中国家,利用其的天独厚的环境条件和廉价的地租和劳力,获得了显赫的成就。
2.3.1我国商品洋兰的发展历程:
我国商品洋兰生产经历了三个时期,分别为技术储备期,开始生产期和自主生产期。
技术储备期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当时在我国尚未有商品洋兰的生产。作为起步阶段,一切都要向有商品洋兰生产的国家吸取和学习有关技术,知识和经验,多次派遣有关技术人员到洋兰生产大国泰国,新加坡,美国,荷兰,日本,韩国考察和学习,以吸取这些国家涉及商品洋兰品种的种苗,尝试在国内繁殖和栽培。有一些地区投巨资引入国外大型玻璃自控温室,尝试大规模生产商品洋兰供出口,按泰国的经验大规模栽植秋石斛和文心兰等切花,但苦于国内当时切花市场有限,以及产出的洋兰切花质量较差和成本较高等不利因素,产品除少量供应国内和港澳市场外,入不敷出,最后惨淡收场,成为当时由于条件不具备而盲目突击上马进行切花生产的失败教训。
20世纪90年代成为我国商品洋兰生产的开始期,当时正值我国经济发展迅速时期,洋兰在社会消费以及技术资源已初具商品洋兰的生产条件,导致了国内规模较大的洋兰公司和规模较小的生产场纷纷建立。到了90年代后期,我国台湾的许多洋兰公司看到了祖国大陆洋兰生产的无限商机,纷纷在国内的广东,云南,福建,北京,上海等地建立了蝴蝶兰生产场,利用温室栽培蝴蝶兰盆花。
到了新世纪,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后,洋兰的商品化生产已成为国内花卉生产的主要项目,随着国内对洋兰的需要激增,尤其是春节年宵花市的主角蝴蝶兰盆花作为畅销品种,使国内的蝴蝶兰生产遍地开花,几乎在主要的大城市均开设有蝴蝶兰栽植温室,使国内蝴蝶兰盆花的产量大增,其售价从以前的801~100元一盆下降到20~30元一盆,成为大众都消费得起的商品洋兰。除了蝴蝶兰盆花外,也有一些洋兰生产场生产大花蕙兰,兜兰,文心兰,春石斛,卡特兰等商品盆花,周年供应国内的花卉市场和年宵花市,成为产销的花卉商品。
2.3.2 当今洋兰的消费大国
据统计,人均收入达小康以上的国家和地区,国民生产总值越高,其洋兰的消费量越大。以洋兰切花为例,其消费大国有美国,英国,日本,德国,法国,荷兰,瑞士,比利时,西班牙,澳大利亚等。我国的香港和中东地区一些富裕国家也常将其作为高档瓶插,艺术插花或装饰性插花。
据报道,欧洲国家是洋兰切花的最大买主,其中德国是冬季洋兰切花的最大买主,其次是荷兰和瑞士,此外,日本,美国和我国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则是夏季洋兰切花的最大买主。
在洋兰盆花方面,我国人口众多,洋兰盆花的消费占全球前列,尤其是在农历新年期间,洋兰盆花的消费量更直线飙升,很多价低质优的洋兰盆花供不应求,例如国产的蝴蝶兰和文心兰等品种,20~30元就可以买到一盆,因此销量较大。据统计,2003年春节期间,仅广东一地就售出蝴蝶兰盆花约200万盆。尽管大花蕙兰的盆花仍需从日本,韩国或荷兰进口,价格较高,但质优耐摆,而且是送礼佳品,因此销量也很大。其他洋兰盆花消费大国还有美国,日本,韩国和欧洲的发达国家的等。据资料介绍,2002年仅美国一年的洋兰盆花消费达1亿美元,这就意味着有1000万盆的商品洋兰被售出。但欧美国家对洋兰的品质要求较高,质量一般的洋兰很难得到消费者的认同。
2.3.3近年我国商品洋兰的产销
广东兰花产业发展现状(一)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