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有多个纺织品服装相关标准的组织,如联邦贸易委员会(F"I’C )、消费者产品安全委员会(CPSC)、国家标准研究所(ANSI)等。他们的职责和职能是制定贸易法规,监督和执行国会通过法规,制定和执行纺织服装相关标准,并对违反这些法规标准者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惩罚。美国对纺织品进口的管理内容包括:关税、原产地(证)、反非法转口及海关检验等。
2.欧盟市场
欧盟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有影响的法律文件较多,欧盟理事会和委员会制定的法律文件主要有条例( regulations )、指令(directives )、决议(decisions )、建议和意见(recommendations and opinions)四种形式。其中建议和意见虽不具有约束力,但影响很大。此外,欧盟区域成员国对纺织品服装的相关法规内容也不尽相同,如英国有纺织品服装贸易描述法,西班牙有皇家法令,葡萄牙有原产地标识等。而据报道,西班牙新修定的皇家法令在海关和销售法规中要求所有纺织品和服装用西班牙语标记;服装标记必须显示原产国和洗涤说明。葡萄牙则要求一般直接销售给消费者的货物必须用葡萄牙语标记一些使用说明和成份信息,必须显示产品的有效期和进口商地址;纺织品和服装必须显示洗涤说明。
3.日本市场
我国纺织品服装在进人日本时,日本贸易商会有一套严格的产品质量标准作为审核的机制,一般可分为日本工业标准(JISL )、产品责任法(P/I)与产品品质标准判定三种规范。而日本商社或公司从中国进口纺织服饰品时,都会订立一整套的质量检测标准,而要求生产商于指定的质量检测机构取得合格认证或授权,才允许在日本境内上市销售。在日本最新的纺织品服装检测项目标准中针对各类纺织品或服饰品,要分别从物理性质、染色坚牢度、产品规格、安全性(药剂残留等)、产品外观、缝制等几个方面对其进行检测。
(二)我国纺织经济运行现状
1.发挥产业集群地区优势,成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特点
纺织产业集群区具有极强的产业综合竞争能力,并以特有的高产业效率,低成本,吸引着不同种类的客户订单,同时产业集群发展产业集群,可以提高区域生产效率,大量的中小企业集聚于一定区域,可以进一步加深区内生产的分工和协作。在这种集群内发展,除了可以分享因分工细化而带来的高效率外,而且还由于空间的临近性,大大降低因企业间频繁交易而产生的交通运输成本。此外,在现代产业集聚体内,经济活动主体的合作交易往往能够在社会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上达成共识,促进集群内新企业的快速衍生与成长,对于维持集群稳定和提高生产效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产业集群地区较好的纺织产业基础,快捷的信息,世界一流的生产厂房设备和政府的支持及交通运输成本的降低也成为了海外投资的热点,产业集群地区纺织生产速度明显高于其他地区,例如福建、江苏、广州、浙江等,其中福建省的石狮,晋江最为具有代表色彩,作为中国纺织产业的集散地和发源地,石狮的纺织产业历史悠久,基础十分雄厚,在历经2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从面料到成衣的“一条龙”专业生产格局,以石狮为中心,接晋江,泉州市区等周边地区的福建服装板块,共有纺织企业近万家,成为中国乃至世界重要的纺织板块。
2.构建新型产学研战略联盟,强化纺织产业链合作
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纺织企业应积极构建相互依存的产业体系,发挥相关产业的协同作用。建立和加强产学研联盟,更好地发挥企业、政府和高校院所的桥梁作用。充分利用好创新平台,积极参加科研开发,可以增强企业和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提升发展水平。纺织科技类的高校院所还可提供更多的帮助、支持,发挥人才、技术等方面的优势,面向广大纺织企业,积极开展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帮助纺织企业攻克技术难题,把最有前景、最具效益的技术成果提供给企业,加快纺织科技成果转化,实现多方互利共赢。同时耐心培养我国纺织人才队伍,地方政府要制定落实各项政策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将实现个人价值与企业效益紧密有效结合起来。为了适应市场国际化和产业升级,一些大企业将生产经营,资本运营结合起来,开始在国际投资上加大资本融资,逐步实现资本国际化,并聘请发达国家设计师、工艺师、专业技术人员、营销专家来工厂任职。
3.进一步改善出口商品结构
服装和深加工产品仍是国际纺织品贸易的主体,我国将继续把发展服装和深加工高附加值产品作为扩大出口的主攻方向。要增加高档服装出口比重,提高服装卖价。同时要巩固并适当扩大现有大宗初级产品和半成品出口。通过开发功能化、差别化化学纤维,抓好化纤长丝织物、高档棉纺织品、丝绸等产品的印染后整理技术攻关,尽快提高多种混纺、交织和化纤仿真丝织物的质量和水平,避免低档面料出口而高档面料大量进口。从纺织品出口的纤维构成来看,必须实现从出口棉纺织品向出口化纤纺织品转变,顺应国际纺织品贸易和消费的变化趋势,装饰用和产业用纺织品应成为扩大纺织品出口新的增长点,装饰用纺织品生产要形成高档次、功能化、系列化产品,在代替国内高档宾馆进口的基础上扩大出口量,包括床上用品、毛巾类、线带类手帕类和地毯类产品。要选择一些沿海重点出口企业形成若干拳头产品和特色产品,做到产品高档、款式新颖、风格雅致、包装精美,符合国际流行趋势,以出口外销为主,产品用纺织品实施进口替代,改善出口结构,还必须坚持以一般贸易为主,加工贸易为辅的方针,加工贸易保持适当地水平。
二、中国纺织品出口贸易中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纺织行业自身所面临的问题
1. 纺织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
(1)生产成本优势下降,企业出口动力不强。目前我国已连续几年以15%-20%的幅度上调最低工资标准。据广东省统计局统计显示,2012年,制造业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3039元,增长17.3%,在19大行业中增速最快。而在柬埔寨的工厂,服装厂工人的月薪平均为130美元,约合人民币800多元。与东南亚国家相比,国内人工成本的竞争优势不复存在,服装出口订单流失严重。由于成本的持续快速上涨,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纺织服装企业亏损加剧。2012年,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利润总额同比下降1.9%,企业亏损面达18.4%,亏损企业亏损额同比增加1.2倍。
(2)自主创新能力低
当前纺织行业对外贸易面临的挑战与对策(二)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