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区域经济集团是发达国家实施贸易保护主义的重要形式,为了充分发挥区域经济集团对内互相保护对外排挤双重功能,北美自由贸易区和欧盟将继续推动区域经济集团发展。一方面,两大区域经济集团今后将继续加强制定与执行统一政策,使贸易效应明显增强,原来对我国设限的国家现在仍然设限,从而使我国成为最大的受害者。另一方面,两大区域经济集团不断扩大集团规模,用以在更大的地理范围内发挥成员国比较成本优势,降低营销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这些将有助于成员国优势互补,在劳动密集型与资源密集型产品方面区域经济集团化所具有的贸易转移效果将进一步得到发挥,从而部分取代我国纺织品对两大区域经济集团的出口。
4.发达国家凭借其技术优势,开发高附加值的产品,纺织业竞争激烈
欧盟、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一直致力于高科技、新型纤维的开发与生产,环保纤维、智能纤维等新产品不断推出,发达国家在高科技领域处于主导地位,尽管少数发达国家生产量增长缓慢,但产品科技含量、生产效率提高迅速,竞争优势明显。即使在传统方面,发达国家也在千方百计提高竞争力。这些对我国纺织品贸易不利
(三)2013年中国对外纺织业所面临的问题
1.出口成本增大,且品牌竞争力不强
人民币汇率上升、出口退税率下调等因素成了中国纺织品出口企业的最大利空因素。纺织品附加值较低,人民币升值使企业的出口成本增加,削减了企业的出口利润,并加剧了纺织企业的困难。并且我国纺织业自主品牌寥寥无几,就连国内的知名服装品牌也被国外的品牌主宰。
2.市场经济不景气,需求疲软
市场需求不振,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乏力,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回升幅度有限,出口压力大,欧美历来都是我国纺织出口的主要市场,在欧债危机阴影下,欧美国家和地区失业率居高不下,消费需求下降,从而抑制了我国纺织品出口的增长。据统计,2012年前三季度,欧盟从全球进口纺织品总额同比下降14.5%,美国纺织品进口总额下降0.6% 。主要传统市场需求不振,给我国纺织品出口带来了较大影响。
3.棉花价格倒挂,国内外棉价价差4000元/吨
国内企业成本高企;国内外棉花价差明显,削弱我国服装出口竞争力。2011年以来,国内外棉价差不断拉大。目前国外棉花价格每吨较国内棉花市场价格低5000元左右,较国家临时收储价格低6500元左右 。持续加大的国内外棉价差,抬高了国内服装企业的原材料成本,严重削弱了我国服装出口的国际竞争力。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的调研显示,至少30%的规模以上企业已经限产,一半以上的中小企业因用棉成本过高不得不停产。2012年,我国纺织业欧美市场占有率有所下降,这说明我国纺织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也正在下降。主要是两个方面的原因导致的,首先是生产要素成本的提高,尤其是人工成本的提高,使得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出口竞争力在不断的下降,部分订单已经开始向南亚还有东南亚转移。另一个原因就是国内棉花价格过高。目前国内棉花价格大概是18000元一吨,而进口棉价是14000元一吨,一吨就相差4000元左右。这就意味着我国所有跟棉花沾边的出口产品,在价格上就没有办法跟国外的厂家竞争。
三、我国对外纺织业贸易发展的应对策略
(一)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我国纺织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形成和维持不仅事关纺织业自身持续发展能力,而且直接决定了纺织业的国际竞争力。一方面,提高纺织业核心竞争力离不开纺织企业自主创新主体地位的有力支撑,另一方面,纺织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也直接影响着纺织业产业技术水平。产业技术水平是一个国家科技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当我国纺织业产业技术水平提升到一个新阶段时,必然推动我国纺织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因此,必须借助自主创新大力提升我国纺织业产业技术水平。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纺织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条件体系尚未有效建立起来,这是影响我国纺织业自主创新水平的重要因素。建立和健全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条件体系是我国纺织业自主创新的主导目标和战略选择。
1.要采取多种扶持形式,加大政府对企业的科技投入。近几年全国纺织服装出口大省纷纷采取措施,促进纺织服装工业的科技创新。如:《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杭州市纺织服装产业调整振兴三年行动计划(2009-2011)的通知》,增加对纺织服装企业可享受的各类财政专项资金和“杭州市丝绸与女装产业发展资金”的投入,加大对企业的财政扶持力度;江苏省无锡市通过产业规划、政策引导等方式,引导纺织服装企业加快科技创新。
2.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纺织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要求,“十二五”期间要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优势纺织企业研发经费内部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提高到3%以上。如:近几年,福建凤竹纺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每年科研经费投入占年销售收入的5.4%以上,开发的“环保型高档针织弹力布”“异形纤维吸湿排汗针织面料”、“多功能针织运动服面料”等七项成果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3.增加企业专利。企业专利与核心技术拥有水平低是我国产业技术水平提升的内在制约因素。专利是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普遍缺乏自主创新意识,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技术、发明型专利少直接影响我国纺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知识产权既是自主创新能力高低的衡量指标,也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
(二)加快转型升级和产业转移步伐
1.优化区域布局,进一步推动产业转移。纺织企业应有效利用新一轮产业转移机遇,积极发展总部经济,逐步形成“沿海接单、内地加工”的模式,实现产业有序适度转移并向高端升级。
当前纺织行业对外贸易面临的挑战与对策(四)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