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不少加工工序的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仍然依靠大量的进口;其次,高薪技术、纤维技术水平与国际水平的差距还很大,致使这些纤维在相关产业的研发应用上受制于人;第三,纺织机械方面,尽管我国纺织机械在产量很产能上呈快速发展势态,但我国纺织业不少加工工序的核心技术、许多高档设备和关键零部件仍然依靠大量的进口,近几年进口设备占据国内市场的半壁江山;第四,面料方面,虽然国内产能产量大,但真正出口的高档服装却用的是进口的面料,最后,在服装上可以生产世界上任何服装但大多都是贴牌加工,自主品牌寥寥无几,就连国内的知名服装品牌也被国外的品牌主宰。
(3)缺乏有效的营销网络
目前大多数纺织企业仍属于生产型,企业的销售网络多数是地区性或全国性的,无法发挥市场调研、信息收集、为产品开发和生产提供市场信息的功能。与国外“哑铃”型(即重视两头,一头是产品开发和设计,一头是市场营销网络,在两头的员工要超过生产线上的人数)的模式相比,不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由于企业严重缺乏国际营销经验以及适应国际竞争的复合型人才,建立跨国销售网络的企业仅是凤毛麟角。
市场营销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严峻形势下,面对国际需求萎缩、出口不振等不利局面,加强市场营销更显得尤为重要。我国纺织企业需进一步在营销策略、机制、观念和队伍等方面下深功夫,不断更新营销手段,建立健全营销网络,迅速抢占市场“空位”,才能在新一轮发展中占得先机,赢得发展的新天地。
2.产业链整合度不高
整个纺织产业生产链缺乏有机的协作,印染产品与服装面料脱节,面料又与纺织坯布脱节,纺织坯布又与化纤原料脱节,并且化纤、织造、印染等相关行业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由此形成的“水桶效应”为我国纺织企业最终产品质量档次提升带来极大困难,高资产负债增加了企业还贷付息的压力,影响企业流动资金正常使用,同时对企业今后的融资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最终阻碍企业的全面发展。
3.产品结构不合理
虽然近几年一直在不断调整纺织产品结构,但纺织行业仍存在产品结构不合理。产品结构不合理首先体现在衣着、装饰、产业用布三类产品结构不合理。同构性档次较低,用料化纤为主,织造方式以梭织为主,高档次、个性化、差异化面料少,难以适应千变万化的国际市场需求变化。印染后整理水平低严重制约了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导致出口产品屡遭国外绿色贸易壁垒。三是产品技术含量低,品种单调。同时,产业链整合度不高。在纺织产业群中,整个纺织产业生产链缺乏有机的协作,印染产品与服装面料脱节,面料又与纺织坯布脱节,纺织坯布又与化纤原料脱节,并且化纤、织造、染整等相关行业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由此形成的“木桶效应”为纺织产业最终产品质量档次提升带来极大困难。
4.纺织企业海外拓展面临困境
由于国内部分企业诚信度较低,普遍存在三角债现象,而国外客户能够及时支付货款,使企业快速回收资金进行周转。目前我国企业真正走出去的都是国内有实力、资金雄厚的合资或独资企业,他们到东南亚、非洲、南美洲等地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和资源,进行跨国经营。这些企业海外投资建厂的过程比较长,一般需要几年的时间,包括前期的考察、选址、规划设计,以及后期的建厂、员工培训、投产等。这些不仅需要进行大量的资金投入,还需了解当地政策法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以及承担诸多风险。
(二)纺织行业所面临的外部环境
1.贸易摩擦频发,出口门槛高企
受经济低迷、失业加剧影响,近年来欧美国家的纺织服装类商品的贸易救济不断升级。2012年前三季度,美国消费者安全委员会(CPSC)对全球发出250起通报,对华通报占到了141起,占全球通报总数的56.4%,比2011年同期下降4.73%,但其中对我国纺织品服装类产品发出通报14起,占对华通报总数的9.93%,与2011年同期基本持平。同期,欧盟非食品类消费品快速通报系统(RAPEX)对全球共发出1436起通报,比2011年同期增长41.76%,其中对我国纺织服装类产品发出通报236起,比2011年同期增长81.54% 。此外,印度、巴西、墨西哥和俄罗斯等新兴经济体国家也频频对我国纺织品采取贸易救济措施。层出不穷的各类“绿色”贸易壁垒,使得我国服装出口企业面临困境进一步加剧。
2.绿色贸易壁垒限制了纺织品的对外发展
绿色壁垒是技术性贸易壁垒(TBT)的一种形式,是指那些为了保护人类的生命和健康,保护动物或植物的生命和健康,保护生态平衡等目的而直接或间接采取的限制甚至禁止贸易的法律、法规、政策与措施,其实质上就是一种新兴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发达国家利用其比发展中国家所拥有的明显得经济与技术优势大力发展环保技术、环保产品,并逐步形成环保壁垒。
近年来国际上纺织品、服装贸易的环境要求越来越严格,特别是那些针对产品的环境法规、技术标准对纺织品、服装贸易产生了严重影响。因为纺织行业是高污染行业,产品生产中的印花、染色及后整理等工艺所涉及的污染问题和成品中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有些国家为此出台了标准不一、行时不同的针对产品的环境要求,对国际纺织品贸易的影响越来越大。目前,由于我国纺织企业环保意识不强,纺织品达不到国际纺织品环保标准,在日益强化的环保要求下,我国纺织品出口竞争力受到严重挑战。
3.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发展,贸易转移效应增强,抑制了我国纺织品出口
贸易转移效应是指关税同盟缔结后,因对内减免关税,对外实行统一关税而导致某国从世界成本最低的国家进口转向同盟内最低成本国家进口所造成的整个社会财富浪费和经济福利水平下降的效果。关税同盟缔结前,一国对来自任何国家的同等产品征收同等税率的关税,因而成本最低的国家就可能获得贸易机会。而建立关税同盟后,受关税同盟的制约,需首先转向同盟内成本最低国家进口,倘若该出口国家产品成本不是世界上最低的,则不仅同盟的进口利益受损,而且从世界范围看,也不有利于生产要素优化配置,因而产生了消极的消费效应和消极的生产效应,使福利水平下降。
当前纺织行业对外贸易面临的挑战与对策(三)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