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金融监管体系还需进一步规范
我国利率市场化各种条件正在建立和完善之中,近年来大大改善了以防范风险为核心的金融监管:1998年完成了中央银行9大区域分行的设立;实行了人民银行、证监会、保监会、银监会分业管理模式,整顿和维护金融秩序;提高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大幅降低其不良资产,实行股份制改造等。当然我国的金融监管还存在多方困境,如监管的“时滞”明显;金融监管手段单一;金融监管人才缺乏等。随着金融监管建设的深入,金融体系必须进一步加以规范,从而更好的适应市场化要求。
2.投融资体制不合理
市场利率条件下,决定利率水平和信贷资金投向的是资金供求、期限、风险等市场因素,借款人可以根据这些影响因素的不同在基础利率的基础上加上通货膨胀溢价、违约风险贴水、流动性贴水以及偿还期贴水等,由此形成的差别利率是一种市场选择、市场行为而不是人为的歧视。但我国现实中利率差异往往不是反映这些因素,而是对不同所有制的企业差别对待,比如为犷避免使监利能力和偿债能力较差的国有企业破产,往往会增加贷款量,实行优惠利率政策,从而形成风险越大利率越低的反常现象。这就使我国信贷中道德风险、逆向选择更为严重。大量信贷资金被无效配置浪费严重。而民营企业虽然发展较为迅速,对经济的贡献率不断升高,但在融资方面却有过多的人为限制。民营企业在很大程度上被排斥国有银行占主导地位的金融市场之外。因此目前的利率水平并不能准确反映市场供求关系。
3.中央调控机制尚需完善
中央银行利用一定的货币政策工具进行货币政策操作,是货币政策传导的起点,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及调控的方向和力度直接反应出货币当局的调控意图,也是决定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效率的关键因素,目前我国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实际使用的货币政策工具组合主要包括: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贷款和公开市场操作3。目前,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渠道不畅,存在效率减损。目前,四大银行控制了65%的存贷业务和80%以上的结算业务,但其对利率信号可以完全不予理睬,随着近年来储蓄存款还在进一步向它们集中,尽管人民银行已进行多次次降息,但总体效果并不理想。总体而言,效率减损的形成有如下原因,一是我国货币市场结构单一,企业利用货币市场融资受限。货币市场信用工具发展不均衡,与公开市场操作的匹配程度不高;资本市场规模偏小,结构不尽合理,与货币市场的一体化程度不高,传递货币政策信号的能力有限;还有,资本市场的发展增加了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难度,造成货币政策效率减损。二是我国货币政策工具效率受到多层面的约束。利率作为货币政策工具受到“利率管制约束”,与货币供应量的关联度低,调控作用有限。三是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不高,央行无法控制传导源头,货币政策的决定权不在央行,各部门间的博弈延长了政策时滞,导致效率损失。
4.国有商业银行的垄断地位
在我国银行业中,国有银行处于绝对垄断地位,一方面由于粗放经营成本较高使其可能会提高贷款利率;另一方面为了吸引更多的存款或为了与经营较好的中小股份制银行竞争,它们又可能提高存款利率。因此由于市场结构不合理,国有银行具有市场利率的决定权,利率由国有银行决定而不是由市场资金供求决定,利率作为价格信号也无法准确反映资金状况,不能够正确引导资金流向。
总体而言,利率市场化能够积极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在利率市场化改革稳步推进过程中对金融资源进行合理优化配置,对调整经济结构和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都起着重要作用。作为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以及作为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进行利率
市场化改革十分必要,而当前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形式也使得改革十分可行。
四、利率市场化的影响
(一)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一是有利于商业银行对其客户结构的优化。商业银行应根据为客户贷款服务可能获得的盈利多少、 所需的各种成本和管理费用,以及客户的信用和经营状况等综合因素来制定相应的贷款利率水平,对风险较大的客户要执行较高的贷款利率,以补偿其所承担的高贷款风险。利率市场化能积极推动商业银行的业务从以产品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的转变,促进商业银行优化客户结构。
二是有助于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转变。银行最主要的收入来源是贷款和存款的利息净收入,利率市场化以后,银行为争取更多的存款,就会上涨存款利率;另一方面,为了争夺优质客户,就要下调贷款利率,存贷款利差的缩小将直接导致银行的盈利减少和传统主导业务所占的比重逐渐下降。 银行间的竞争加剧将促进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获得较快的发展。
(二)利率市场化对中小企业的影响
一是有助于中小企业贷款。随着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深入, 国有大企业向银行贷款采用利率招标和议价的手段,导致银行给大企业贷款的利差收入越来越少,迫使银行贷款向中小企业倾斜,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 银行向中小企业贷款逐渐放开,有效地缓解了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
二是凸显中小企业信贷收益的“洼地效应”。商业银行向中小企业贷款要承担较高的贷款风险, 必然执行较高的贷款利率水平,通常在基准利率的 1.5 倍以上,其信贷收益明显提高。因此商业银行逐渐向信用等级高的优质中小企业提供贷款和一系列的金融服务。
(三)利率市场化对房地产行业的影响
一是影响房地产企业的融资成本。在利率市场化过程中, 房地产企业向银行贷款融资所承受的主要风险是贷款利率的波动。 当利率上涨时,房地产企业的融资成本增大,经营利润相应减少,甚至使房地产企业的资金链出现问题。
二是影响购房消费者的贷款成本。利率市场化导致存贷款利率经常调整,目前,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扩大至基准利率的 0.7 倍。 贷款利率的下调,使购房者每月支付的贷款利息相应减少,极大地刺激了人们自住和投资的购房欲望;相反,当贷款利率向上调整时,贷款成本增加使购房者的贷款压力加大,抑制了购房者的消费冲动。
五、推进利率市场化的建议
(一)大力培育金融市场
利率市场化的必要性及可行性2013(三)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