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缺少自主创新的人才
有数据显示28.3%的民营企业觉得缺少高素质技术人才是阻碍他们进行自主创新的主要原因。民营企业由于受自身实力影响,高素质人才通常对其没兴趣,即便是能够招聘得到,也会因薪资待遇、工作环境、企业前景等因素很快出现人才流失等问题。民营企业在缺少专业技术人员的情况下,很难有效开展自主创新,即便是有少量的技术人员,通常情况下也是身兼多职根本无法抽身专注于技术研究工作,自主创新更是无从谈起。
3.缺少外部环境的有力支持
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的外部环境主要指我国的政策法规、金融服务、知识产权保护等。新国36条明确提出要推动民营企业加快自主创新和转型升级,但是民营企业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是受到融资难、知识产权保护不足、税收减免等问题的困扰。在技术资源方面,民营企业很难分享到各地方、各科研院所形成的创新资源,缺少创新环境的有力支持也是制约民营企业开展自主创新的一大因素。
(二)品牌意识欠缺的问题分析
1.品牌意识不强,品牌建设不够
民营企业普遍规模不大,在他们看来,品牌是大企业专属,投入大、耗时长不见得会有收效。大量民营企业还在从事低附加值的OEM,赚取产业链中的微薄利润,忽视了对企业品牌的培育。企业在经营上缺乏足够耐心,片面追求产品销量,单纯认为把销量做上去就是在做品牌了。缺少对品牌建设的基本认识,简单认为把产品包装做好些,在广告投入力度上大一些,就是在做品牌建设了。对品牌缺乏足够认识,就更谈不上品牌建设了。
2.缺乏对品牌有效的保护
由于没有采取主动恰当的品牌保护和预防措施,企业品牌在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下,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冲击,阻碍了品牌的正常发展。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企业注册不及时或登记不完整,被国内外同行或他人以不正当的手段抢先注册;另一方面,一些企业或个人为了获得巨大经济利益而不惜违法,冒用、伪造其他企业商标、标志,非法生产经营类似产品。在缺乏应有的品牌保护情况下,这种违法行为会更加猖獗,严重损害了企业利益和公司形象。
3.品牌战略的缺失
首先,企业在品牌战略上的短视行为,认为品牌战略缺少实际价值,不如把研发、销售做好;其次,企业缺少品牌管理的组织和体制保障,多数企业没有品牌管理部门,而是由负责销售工作的领导兼顾,其时间精力主要为实现销售目标,从而弱化了品牌管理;最后是企业受外部环境影响所致,企业面对市场环境可能会主动改变品牌定位,或是被动偏离了原有核心价值等。品牌战略是企业实现国际化发展的先决条件,品牌战略的成败决定了企业未来在国际市场开拓的成败。
(三)缺乏国际化人才的问题分析
1.管理模式和激励机制不完善
我国民营企业多以家族成员创业起家,家族企业往往拥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决策快、运作效率高。但当企业做大做强开始国际化发展时,家族企业的问题和不足便暴露出来。比如,老板大小事情一把抓。使真正有才干、有远大志向的人找不到施展的舞台,无奈只好离开。再如,考核体系形同虚设,激励机制陈旧落后,不但达不到激励的目的,反而会适得其反,造成人才流失。民营企业试图沿用旧有的模式和机制去管理经营企业,也是导致国际化人才缺失的重要原因之一。
2.人才观念存在滞后
我国民营企业由于创业的艰辛和不易,加上多是家族企业的缘故,所以管理方式上相对封闭,心态上较为保守。他们即渴望得到高端人才的辅助,又担心造成引狼入室。同时,在引进国际化人才时,往往要求他们在较短时间内就能创造出较大价值,在激烈竞争的国际市场背景下,企业这种急切的心情可以理解,但也要遵循事物的基本规律,这样做只会给这些人才造成巨大心理压力,做起事情来反而畏手畏脚,这种观念上的滞后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未来。
3.人才培育体系跟不上
有些民营企业基于各种现实考虑,如顾虑培育成本高、担心人才留不住等,所以不愿在这方面多投入。有些民营企业虽然定期组织培训,但培训效果不尽人意,与企业对国际化人才的需要相距甚远。分析原因,一方面可能是受培训者自身能力、知识经验的影响;另一方面可能在于培训者缺乏自我总结、精要提练的素质,而达不到预先期待。企业国际化对人才素质有着较高要求,企业需要提早下功夫,加强人才的培养和储备。
(四)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分析
1.治理结构存缺陷,财务制度不规范
目前大多数民营企业实行的仍是家族式的企业治理结构,具备现代企业特征的公司较少。这使得民营企业的经营权和所有权没有有效分离,个人财产与企业资产没有清楚区分,经营随意性大。部分企业由于主观或客观原因,没有建立起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和完备的财务核算体系,财务数据透明度低,缺乏经审计部门认可的财务报表以及连续良好的经营业绩,增加了银行对企业真实财务状况的审查难度,银行出于自身经营风险,对于这种情况不敢轻易放贷。
2.信用意识淡薄,信用评价较低
对中国企业国际化的探讨——对中国民营企业国际化发展的探讨(三)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