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式基金的特有机制设计和中国证券市场的特殊性,尤其是外在制度方面的缺陷,是导致开放式基金流动性风险的主要因素。要想更好地防范和规避流动性风险,就必须采取一些风险防范措施:
(一)完善市场体制,提高监管力度
金融市场的发展一直都是不稳定的,近些年的国际风险事件的发生,就已经说明了这些问题。每次金融机构所爆发的重大的事件,都必然引起了社会对金融内部监管体系和相关法律法规约束的担忧,逐渐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有效而合理的金融监管和市场体制可以有效的促进开放式基金在市场中的健康而顺利的发展。(注4)交易运营模式的专业化和市场化将更大程度上有利于引导基金业的市场化运作和发展,更加有利于政府监管体系的完善及其规范。无论在哪个市场的发展初期,政府都不仅仅是市场的推动者而且还是其监督者,随着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客观上就要求监管部门在功能定位方面作出相应的调整,这样开放式基金会朝着更加规范、更加健康方向发展。基金行业是一项典型的委托代理关系,其本质上类似于信托。有效的立法和监管体系,可以充分地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权益。在今后的相当长的时期内,针对于基金业的发展,应当加强联合监管。各种监管部门应该制定出管理制度,并搭建框架,具体引导行为等反馈机制逐步向法律法规体系及行业市场化模式进行转化。
完善法律制度,保障开放式基金的健康运行。严格的法律做保障促进了基金业的成功发展案例。我国如今对开放式基金管理人、中介服务机构的信息披露制度,尤其是开放式基金的内部的风险控制等问题的规定还不够健全,必须进一步得到发展和完善。如果得不到完善,那么基金黑幕,老鼠仓的情况就会屡有发生。应尽快出台相关方面的一系列法律,加强对基金的内幕及关联交易行为的监管,降低道德风险,可为开放式基金的运行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目前,我国的规范证券投资基金的专门法规有《证券投资基金法》,但是其中很多涉及开放式基金操作的较为细致的问题还不够完善。运用现有知识和技术的基础上,建立预警机制,通过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总结及认识,进行分析、判断、描述和预测事物的变化趋势,实行预告和示警,能够为防范开放式基金流动性风险聚积、爆发来建立的预测报警系统。
(二)培养良好的投资理念
开放式基金的市场需要基金管理人员的良好投资理念,而只有良好的素质才能拥有良好的投资理念。
1提高基金投资时的判断力。
基金市场的容纳量虽然并不是很大,因此很多人都认为开放式基金的发展空间很小,其实不然,这些不足带来的风险,可以有另一种方式来弥补,也就是可以通过提高基金管理人的素质和理财水平。理性的投资理念和决策很大程度上由基金管理人的素质高低来决定。基金管理人应当不断增强自身的风险意识,树立正确价值投资理念,用理性的方式去看待和应对市场中多变的环境。这种理性的投资理念,能够很好的遏制市场操纵行为的发生,这样过度的投资现象的发生会在很大程度上得到减少甚至消除,维持市场稳定性。(注5)抑制股市的大起大落,促进证券市场的规范、高效及稳健有序的进行,将基金对股市的积极作用发挥到极致。
2.培养良好的客户服务理念。
良好的投资理念不仅仅是指在对于基金投资时的明确判断,还应当包括良好的客户服务理念。基金管理公司应当秉承“客户至上”的理念,不仅仅关注投资者的资产多少,还应当注重与客户的交流,掌握客户的动态,留住客户。在未来的发展市场中,看能否掌握市场的未来和发展趋势,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客户,掌握了客户才能掌控市场,掌握市场竞争的主动权,使之与基金共同发展。基金管理者应当加强基金的营销管理,将基金的投资理念、投资模式详细的向投资者阐述, 促使高流动性的需求投资者向低流动性转化,树立长期的投资理念。开放式基金的资产变现方面的信息披露应当进一步加强,达到正确引导基金投资者的目的,好的服务意识和牢固的客户为主的经营理念。可以很好的提高市场营销的能力,扩充业务。在这千变万化的证券市场,更要求投资管理人拥有较高的素质,高水平的投资理财水平在投资实践中提高自身的市场应变能力,应对市场的严峻考验。
(三)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市场的发展,需要不断提高风险管理的水平。改善资产的结构以及资金来源构成,完善我国的做空机制,为开放式基金创造一个良好而健康的市场环境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良好的资产和投资结构,就能够使投资者很好的规避市场下跌的风险,使市场即便是在下跌的情况下也能够盈利。这在很大程度上大大促进了机构投资者的成长,可以很好的使开放式基金的流动性风险管理处于一个良好的环境。加强内部系统的监管,将法人治理结构完善,构建完美的内控组织架构。对于现有的基金管理人的法人治理结构应当进一步完善,如设立公司型的基金,成立持有人的股东会,对基金公司管理层持股的事情进行鼓励,减少内部人控制,提高内部行为的风险控制自觉性。投资活动中的合法性和合规性的监察和稽核工作,这样可以通过审查发现并且进行纠正那些不正确的地方,促进活动的合规性和合法性,降低整个交易的风险。
(四)努力发展金融衍生工具
针对于我国的证券市场处于起步阶段的现状,避险工具较少,投资品种也比较少因此需要一定的金融衍生工具来回避风险。非系统的风险一般可以用投资组合来规避,如证券投资组合的选择,具体可以通过对持有相同的现金支付的期限进行匹配,应将此与基金持有人持的有期限的分布来对投资进行安排,对长期投资和短期投资进行选择,或有稳定的可预期股息和利息流入;另外证券本身的流动性好,很容易用最低成本来变现。股指期货的开展,能够很好的成为开放式基金必需的管理手段,是开放式基金健康的发展的重要条件,另外,在此基础上还应该发展其它金融期货、金融期权等衍生工具,为开放式基金的风险管理及其投资运作提供更完善和灵活的选择。金融衍生产品的进一步推出,可以将开放式基金投资利用的金融工具进行丰富。如果缺乏这样的一系列的避险工具,随着开放式基金的进一步发展,这不仅对开放式基金业自身造成十分巨大的潜在风险,还会将金融风险加大。基金管理人可以用金融衍生工具来进行对冲,化解开放式基金存在的系统风险,比如选择期货和期权和约的方式进行交易来对冲开放式基金的系统风险,这是不仅存在对冲成本,还要付出潜在的收益。长期投资也可以用来抵御系统性的风险。我国应进一步发展其他金融期货和期权等金融衍生工具,在风险管理方面为开放式基金提供更好的选择。
(五)提高开放式基金流动风险的进一步研发
开放式基金流动性风险的回避方法,应当有一定的理论依据,这就需要对开放式基金风险的进一步研究,研究的目的在于很好地促进开放式基金的进一步发展。不仅仅包括其生存的外在环境,也包括其内在环境的研究。
1.提高对基金流动风险生存的外部环境的研发
对于开放式基金流动性风险的管理主要是指基金的赎回资金量和其留存现金量的动态均衡进行管理,其核心的重要问题在于估计流动性需求的方法,分配预留方法的现金量。股票市场的整体走势和基金经理业绩的表现,以及利率投资者偏好等重要因素可以很大程度上影响现金需求。
2.完善内部控制机制。
除此之外,还应该很有效地解决内部控制不严谨等内在的道德风险问题,必须确立有效的基金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内部组织体系。应该进一步加强对内部监督和控制系统的研究,其非常重要的原则是要将产生流动性风险的部门和流动性风险的衡量、控制机监督部门分开。研究员应给予合理的投资建议,如应将基金经理的具体投资决策及交易经理的执行相互分离,高级管理人员还应当严格按照高管的要求进行聘用,并保证其职责的适当分开。开放式基金流动性管理不仅仅可以看做是投资部的职责,还应该涉及基金管理公司的其他的多个部门,比如研究部门,风险管理部等等。流动性风险的治理应渗透到各个部门,这就要求其各司其职外,更重要的是还要相互合作,按照指定的规定流程进行衔接好部门之间的相关工作。
五、总结
在我国的市场中,股市的持续发展,开放式基金的发行数量及发行数额都在不断的增加,因此对我国的开放式基金的风险管理研究的重要越来越大。我国的开放式基金高速地发展,已经很大程度上成为市场的机构投资者。市场规模的扩张和不断规范,基金管理者面临的竞争和风险越来越大,现实需要建立一个有效的风险管理系统,来进行强化基金的风险管理,尽一切手段规避风险。基金管理理论和实践经验不足,使之不能从更深层次的角度对开放式基金风险管理进行有效的探讨,因此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应进一步思索和研究、创新。在新的市场形势下,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制定为开放式基金流动性风险的各项措施。
【引文注释】
(注1)王春峰.《金融市场风险管理》[M].天津大学出版社,2011.
(注2)张烨.《浅论开放式基金的风险管理》[J].经济研究,商场现代化2008(4).
(注3)金建栋.《建立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一谈证券公司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J].上海证券报,2010(7).
(注4)吴鹏飞.《完善我国开放式基金风险控制的法律思考》[J].企业经济,2009(12).
(注5)蒋勇,吴毅.《开放式基金风险管理道德研究》[J].经济技术管理研究,2006.
【参考文献】
[1]王鹏,邵欣.《开放式基金流动性风险管理研究》[J].金融证券分析,2004,(12).
[2]王旭霁.《论我国开放式基金的流动性风险防范》[J].商业研究,2004,(2).
[3]张烨.《浅论开放式基金的风险管理》[J].经济研究,商场现代化2008(4).
[4]蒋勇,吴毅.《开放式基金管理人道德风险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9(3).
[5]居亮.开放式基金面临的风险及其对策[J].生产力研究,2011(5)
[6]金建栋.《建立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一谈证券公司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J].上海证券报,[2010(7).
[7]蒋勇,吴毅.《开放式基金风险管理道德研究》[J].经济技术管理研究,2006.
[8]吴鹏飞.《完善我国开放式基金风险控制的法律思考》[J].企业经济,2009(12).
[9]张金清主编.《金融风险管理》[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05).
[10]王春峰.《金融市场风险管理》[M].天津大学出版社,2011.
我国开放式基金流动风险及治理研究对策(五)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