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事关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也事关国家的经济增长和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是我们开展出口食品管理工作的基础,也是开展和做好工作的依据。制定完备的技术法规和安全标准是十分必要的。2009年国家颁布实施了第一部关于食品安全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四年后,2013年6月17日,我国首部《食品安全法》启动修订。因为任何的法律都具有滞后性,不可能会包含所有的现实情况,而现实中每时每刻又都有可能发生很多新的状况。食品安全的技术法规和标准的修订就必须能与时具进。食品安全问题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和食品出口企业的生存利益的联系密切,在修订完善各项法律和技术性法规时,广泛听取百姓意见、企业心声、法学、行政学、医学和食品工业领域的专家及各地方食品安全执法者的建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充分发挥监管体系的重要作用
完善食品出口监管体系,建立健全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责任制和协调机制,加强各监管部门沟通协调能力,并针对当下食品监管工作相对重视执法打击,而无视食品制作源头和污染预防的工作特点,从源头抓起,全程监管,切实做到使生产者在食品的生产制作过程中严格按照食品生产规范的规定程序操作,加工过程完全透明化,严格按照食品卫生标准,不添加任何违规添加剂,使用达到国家检验标准的包装材料,以及在运输、储藏到最后的销售等各个环节都能充分有效地进行安全监管,以达到政府可以事先评估和预防可能出现问题的环节,当出现问题产品时可以快速找出问题所在,并加快对问题产品的追溯和召回。
3.加强食品安全监测工作
食品的安全检测工作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中之重,检测工作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食品安全监管的效率和市场秩序的稳定,严重时甚至会引发政府信任危机和贸易摩擦等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加强出口食品检测能力和人力资源建设,适应不断提高的出口食品安全监管要求,需要我们大力投入高精度的快速检测设备和提高对现有设备的整合利用水平,不断提高检测检疫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能力。加强其对出口食品安全风险的鉴别和处理能力也是十分必要的。
4.提高食品出口企业的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一些食品出口企业的安全意识有待提高,了解要出口国家的食品安全法规和技术标准是十分必要的。同时政府需要建立严厉的惩治制度,社会上有些企业唯利是图,缺乏社会责任感,违规使用一些国家禁止药品和非食品添加剂,或为了降低成本使用不符合规定的食物原材料。在监管过程中,一经发现,监管部门要对不法分子进行严厉的惩罚和查处,将其淘汰出市场。
5.做到信息公开和接受民众的监督
各食品行业都要学会接受大众的监督,努力做到将一切透明化,公开投诉机构,接受群众的监督举报。当出现问题产品时,不要妄图隐瞒事实,封锁消息,及时公开官方的真实数据,可以避免不实的谣言四处传播,否则会加剧消费者的恐慌,引起反面社会舆论,影响行业声誉和市场稳定。
(四)大力发展绿色食品
1.打破贸易壁垒,发展绿色食品
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绿色消费已成为现今消费的主旋律,绿色食品被消费者和专家誉为“21世纪的主导食品”、“餐桌上的新革命”。绿色食品是指在无污染环境下种植出来的,在国家健康安全食品标准的监督下,按照特定的生产方式生产,并经过国家相关的专门机构认定后,准许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无公害、安全、优质、营养型的食品。在国际上,有的称有机食品,有的称生态食品,有的称自然食品,虽然名称不同,但目标和宗旨基本一致,都是要提倡天然、安全、健康的食品消费。
相较于我国普通食品出口遇到的技术性贸易壁垒问题,还有存在的安全问题,绿色食品在出口时所遇到的阻碍要小的多,这要归功于绿色食品从种植生产到最后认证都有着严格的标准。随着国内消费者对绿色食品认知度的不断提高,我国国内的绿色食品销售市场前景大好。在拥有国内市场需要的同时,国际市场又有需求,那么绿色食品出口就有机会实现。
2.发挥我国出口绿色食品的优势
我国的绿色食品产业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因为我国发展绿色食品具有以下三点的比较优势:
(1)质量标准优势
中国绿色食品质量标准整体上达到了发达国家食品卫生安全标准,出口产品能够经受进口国严格的质量检测检验。在推广已有生产加工技术的同时,还可以大力引进国外更先进的技术,扩大绿色食品的出口种类。
(2)价格优势
浅析我国对外贸易发展中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我国食品出口贸易中的挑战与应对策略(六)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