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风险控制不到位,风险管理水平不高 。
风险控制不到位是我国P2P网贷平台存在的最大的问题,由于我国P2P网贷平台绝大多数体量较小,缺乏人才与技术实力,风险控制一直是其面临的突出问题,如何合理有效控制风险是每个平台所必须解决的课题,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主要可分为两大部分:其一是信贷风险,信贷风险绝大多数都是由资讯不对称的问题而产生。P2P业务主要是针对较高风险人群的小额贷款业务,其中大部分是无抵押无担保品的纯信用性贷款,因此平台面临着成本高、分享管理难度大等问题。虽然随着Fintech与大数据的发展,P2P网贷业务的风险管理水平有所提升,但是P2P所需要的合适的信贷技术并未发展至成熟,例如交叉检验和社会化指标体系等,尚不能完全弥补财务数据的缺失和担保抵押品的缺少,且中国大陆不完备的征信环境与不成熟的客户金融行为造成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同时目前许多P2P平台尚无法做到详尽的线下调查,这些因素也都大大地增加了平台的风险。
其二是指P2P网贷平台的流动性风险,即平台无法等到充足的资金或无法合理以合理成本及时获得资金支应到期债务的风险 (注9)。一些平台为增加市场占有率而提出本金保障模式,但该模式的实质是将投资人所承担的风险转嫁到平台身上,为平台带来流动性风险,如果平台的放贷审理与贷后管理等风控环节不够强大,很容易使平台自身产生亏空,造成流动性风险;此外,部分平台喜欢使用拆标来吸引潜在投资者,通过将放款资金进行期限与金额错配,塑造短期限、高回报率的标的来迎合投资者需求,但若平台的资金管理水平不到位或者短时间内大量提现,平台就很可能面临资金缺乏问题,从而产生挤兑现象,进而最终爆发流动性危机。
(五)信息披露造假,投资资讯不对称。
对于我国而言,P2P网贷行业并未建立统一的信息披露机制,仅仅只有少数几家平台会主动披露自身财务状况,但也因为未经过专业审计机构审核,对于投资者最关心的坏账率、资金流向等资讯难以查询,公信力存疑。另一方面,由于P2P网贷平台的过度增加,一些中小型平台出于生存压力而进行信息造假,为了吸引投资者的注意,主动放弃稳定而长期的发展策略,盲目追求短期融资,以虚假和不实的信息诱骗投资者,例如通过大量资金错配行为来混淆坏账率,达到修改财报的作用;有些公司还虚构平台借款人数据参与投资人招标,利用身份线下确认等环节的缺失来迷惑投资人,投资人往往因资讯不对称而投资这些标的,由此可见规范的资讯披露机制是十分有必要的。
(六)立法管理进度迟缓,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
因为我国P2P网络借贷发展历程较短,对于配套的法律法规仍处于探索阶段,立法迟缓,在未出台明确相关法规时,地方政府与法院只能凭借民间借贷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管理,P2P网贷平台也凭借着这些模糊的法律界定进行快速扩张,回顾我国的P2P网贷法规制定史,2011年中国银监会才发布第一份有关P2P网贷的管理文件——《人人贷有关风险提示》,2015年12月,中国银监会与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等部门研究起草了《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暂行办法》),该稿进一步明确了 P2P 网络借贷的定义,指出了 P2P 平台的只是金融信息中介机构,划定了业务边界,明确提出不得设立资金池,不得非法集资,同时为防止出现道德风险,还提出了十二条明令禁止行为。 (注10)至此我国对网贷行业监管才开始逐步走向正规,但此时距我国第一家P2P网贷公司——宜信的成立已经过10年时间,期间法律法规缺失与监管主体不明确使投资者承受巨额损失,上千家平台倒闭跑路,加速立法进程已经是当今迫在眉睫的问题。
虽然四部委颁布的《暂行办法》已经是我国现有的关于P2P网络借贷方面所颁布的行业法规中比较全面详尽的一部,但仍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其中比较重要的有三点,一是资金出借人承担的风险比例不够合理,《暂行办法》第三章第十五条虽规定由资金借出人自行了解融资项目信贷风险,承担借贷产生的本息损失,倒账风险自担,但因为我国的P2P网络借贷的发展历程较短,大众对于互联网金融的认识不够,甚至有些出借人缺乏应有的金融常识和相应的风险辨识能力,所以需要相关立法保护;二是对参与者风险评估、备案登记等细则无明确规定,缺乏统一标准,不同平台由于主观差异可能产生不同结果。不同的地区,政府之间对于备案所要求的提供的信息尚未有完全统一的标准,这不利于将来对网贷平台的统一管理和黑名单曝光系统的推出,有碍未来业内平台之间的信息共享;三是未规定惩罚机制,《办法》中规定平台不承担借贷违约的责任,但却未规定平台因信息披露不足、不实所承担的责任,此外《办法》虽规定平台应在其官网公布重要资讯,例如借款人信息、项目、风险评估、平台的财务报告等,但由于强制惩罚机制的缺乏,该项规定执行并不理想。这些现象显示出我国P2P网贷的相关法律依旧有许多待完善的部分。
(七)部分中小平台共用同一系统,存在网络安全隐患。
我国民间金融行为研究——我国P2P网络借贷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四)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