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人民币升值压力浅析目 录 范文摘要(中文)……………………………………………………… 1范文摘要(英文)……………………………………………………… 2一、近期人民币升值压力的发展过程及理论分析…………………… 31.发展过程 ……………………………………………………… 32.理论分析 ……………………………………………………… 3二、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 71.人民币汇率升值的有利影响 ………………………………… 72.人民币汇率升值的负面影响 ………………………………… 7三、结论及对策 ……………………………………………………… 91.日本的前车之鉴 ……………………………………………… 92.当前的国内外实际情况 ……………………………………… 103.结论:不升值但要改革汇率制度 …………………………… 11注释 ……………………………………………………………………… 14参考文献 ………………………………………………………………… 15 - 6 - 摘 要 最近两年来,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不断发展和外商直接投资的大量涌入,为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我国的外汇储备逐年攀升,现已超过 4000 亿美元。与此同时,2002 年 2 月起美元对欧元和其它主要工业国家货币持续贬值,由于我国事实上采取了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制度,人民币相对其它货币也在相应贬值。近来,国外不少经济学者及政策制定者纷纷提出中国应对人民币重新估值,某些日本学者和政府官员甚至指责人民币弱势是在向世界,尤其是向日本输出通货紧缩。因此,无论是从经济角度还是从政治角度人民币均面临前所未有的升值压力。本文从理论角度对近期人民币升值压力产生的来龙去脉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分析,并进一步分析了人民币汇率升值将对我国经济产生的影响。得出的结论是,人民币汇率在近期应继续保持稳定,我国应该循序渐进地发展和完善汇率制度,同时也应采取必要的措施以缓解国际社会对人民币的升值压力。关键词:人民币升值、经济影响、解决方法 - 1 - ABSTRACTThese recent two years, our country’s foreign trade has greatlydeveloped and the amount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lso increasedvery much. To keep the stabilization of China’s RMB’s exchange rate,our country’s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 increased year by year and hasalready exceeded the amount of 400 billion dollars. At the same time,US dollar has been devaluating to euro and othermain-industry-countries’ currencies since February 2002. Becauseactually our exchange rate system is a kind of fixed exchange ratefloating with US dollar, so our RMB has also been devaluating to othercountries’ currencies. Recently, many foreign economists and policymakers suggested that China should revalue RMB’s exchange rate andsome Japanese scholars and government officials even censured thatRMB’s actual devaluation was exporting deflation to the world ,especially to Japan. Since that , China’s RMB is facing a greatappreciating pressure both in economic and political aspects. The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theoretically analyze the cause and effect ofRMB’s appreciating pressure and the economic effect if RMB’sexchange rate fluctuated.Keywords: RMB appreciate, economic effect, countermeasures - 2 - 近期人民币升值压力浅析 一、近期人民币升值压力的发展过程及理论分析(一)发展过程要求人民币升值的较早言论,一是 2001 年 8 月 7 日英国《金融时报》上的文章《中国的廉价货币》(China’s Cheap Money);二是在 2001 年 9 月 6 日《日本经济新闻》上的文章《对人民币升值的期望——经中国威胁论的升级》。随后,日本的政府官员开始在不同场合力促人民币升值。2002 年 12 月 4 日,日本财政次官黑用东彦(Haruhiko Kuroda)在英国《金融时报》上发表文章称,中国的通货紧缩经出口扩散至亚洲甚至全世界,中国应当承担起人民币升值的责任;两天后,日本财务大臣盐川正十郎( Masajuro Shiokawa )公开向外界表示:“不仅日本的通缩是因为进口了太多的中国廉价商品,整个全球经济不景气也缘于此。”;2003 年 2 月 22 日盐川正十郎在七国集团(G7)财长会议上提交了一份全球反通缩计划,并提请他国通过“与 1985 年针对日元的‘广场协议类似的文件’①”,逼迫人民币升值。2003 年 6 月 19 日,一个被称作“健全美元联盟”(TheCoalition for a Sound Dollar)的商业组织,公开要求美国政府动用“301 条款”②迫使人民币升值。2003 年 6 月和 7 月,美国财政部长斯诺(John Snow)和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Alan Greenspan) 先后正式表态,希望人民币更具弹性。2003 年7 月,ASEM③会议的亚欧财长会议上,欧洲中央银行总裁杜伊森贝赫(WimDuisenberg)和欧洲委员会主席普罗迫(Romano Prodi)也加入了人民币升值论的合唱中。欧洲一些国家开始以人民币问题作为同中国讨价还价、换取贸易或投资利益的工具。欧盟 15 国决定从 2003 年 11 月 1 日开始,对中国在“普惠制”(G S P)④下享有的六类出口商品(动物源性产品、塑料和橡胶、纸张、电机产品、民用电子设备、光学仪器和钟表)削减 50%的关税优惠幅度;到 2004 年 5 月 1日,欧盟将正式取消这六类产品的普惠制。(二)理论分析这些国家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原因和动机何在?首先是美国,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美国由一个贸易顺差国家急剧变成了一个贸易逆差大国,这其中美元的不断升值致使出口竞争力逐渐削弱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众所周知,迸出口贸 - 3 - 易在美国经济中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巨额贸易逆差的出现势必对美国国内经济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所以美元贬值的目的是想通过增加外部需求来弥补内部需求的不足,从而带动美国经济在一个较短的时期内尽快回升。同样对日本来讲,自 2003 年初以来,美元对欧元汇率急剧下降,日元兑美元的汇率达 115的高点,日本央行率先行动,在市场上大量抛售日元购入美元,从而使汇率稳定在 117 至 119 之间浮动,其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货币升值太快会影响出口竞争力。最后看一下欧洲,在过去的 18 个月里,欧元对美元的汇率上升了约30%,出口利润严重受损,今后的状况可能会更糟。欧盟委员会在 2003 年 7 月2 日发表报告指出,欧元区的经济仍面临欧元升值和企业投资严重不足的挑战,导致欧元区的经济增长速度放慢。⑤而中国的经济情况与上述国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首先,2003 年,中国外贸出口大幅度增长。据海关统计,全年外贸进出口总值达到 8512.1 亿美元,比2002 年增长 37.1%,为 1980 年以来增速最快的一年。其中进、出口的增长幅度分别达到 39.9%和 34.6%,全年实现贸易顺差 255.4 亿美元(见下表)。其次,外汇储备呈大幅上扬之势。2003 年底,国家外汇储备余额达 4033 亿美元,同比增长 40.8%,增长幅度比 2002 年提高了 6.8 个百分点;全年外汇储备累计增加1168 亿美元,同比多增 426 亿美元。第三,亚太经合组织(APEC)最新公布的统计数字显示,2002 年中国成为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527 亿),超过美国($381 亿)、英国($250 亿)及其他欧洲国家。⑥全国进出口简要精况表(2003 年)金额单位:亿美元1-12 月累计项目进出口总值出口总值进口总值进出口差额绝对值8512.14383.74128.4255.4增%37.134.639.9-16.1 数据米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统计不难看出,经济不景气是这些西方国家及日本将矛头对准中国的一个主要原因。发达国家的政策制定者们试图通过提出和渲染人民币汇率问题,将国家经济衰退的原因转嫁给中国,转移焦点,从而逃避国内民众对他们的政策的批- 4 - 评。其中,“中国输出通货紧缩论”成为这些要发达国家攻击人民币的理论依据。该理论宣称,发达国家经济困境产生原因之一就是中国劳动力成本低廉、许多产品生产能力过剩,低价向国外大量销售商品,不仅使商品输入国的经常项目处于逆差地位,而且打压本国商品市场的价格,造成物价走低,受到通货紧缩的威胁。⑦由这种逻辑推论,只有通过人民币升值来提高中国产品出口价格,从而带动美、日等国的物价水平上升,他们才能走出通货紧缩。这显然是十分荒谬的。根据统计资料,中国商品出口只占世界出口总量的 5%,不具备影响世界市场价格的能力。人民币对美国、日本经济的影响十分有限。况且加工贸易占了中国出口总 55%以上⑧(见下表),中国出口获利最大的是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进口商,他们是利用中国的廉价劳动力为自己生产。因此,将通货紧缩的责任归咎于中国是毫无道理的。出口贸易方式(2002 年)1—12 月贸易方式总值一般贸易加工贸易来料加工进料加工其它贸易金额3255.71362.01799.4474.81324.694.2同比%22.321.722.012.425.938.9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统计日本是“中国输出通货紧缩论”的始作俑者,但实际情况是,早在中国出现通货紧缩多年以前,日本就已经陷入经济衰退、通货紧缩的困境。经济学家们普遍认为,日本经济长期萧条的原因是产业结构转型迟滞、劳动生产率增长缓慢、通货紧缩及银行呆坏账积重难返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影响日本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制造业成本高、竞争力低下,并非汇率因素。日本大肆叫嚣中国输出通货紧缩无非是想通过日元相对贬值来改善日本的贸易状况,进而扩大出口、带动经济复苏。这种想法显然是本末倒置、不合实际的⑨。根据日本财务省公布的数据,日本经济已经出现了复苏的迹象,而带动此次经济复苏的是日本自身的出口增长和国内消费需求的旺盛,并不是人民币汇率的变化。这从 - 5 - 另一个角度否定了日本的“中国输出通货紧缩”的理论。事实上,如果没有中国这个拥有巨大消费潜力的“好邻居”,日本的经济复苏恐怕还要推迟一段时间。从表面上来看,造成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的国际直接原因是我国国际收支的顺差和外汇储备增长,实际上还有一些国内深层次的原因,也成为要求人民币重新估值者的依据。1、现行结售汇制度难以真实反映外汇供求。当前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是:客户{外贸公司或企业)的外汇收入需向外汇指定银行结汇,其经常项目的用汇需求需向外汇指定银行提出申请购汇。外汇指定银行与客户之间每天都发生结售汇业务,银行每天都会形成一个外汇净头寸。这部分净头寸有的银行在营业终了时先与上级行平盘,上级行汇总各分行外汇头寸形成净头寸通过全国外汇交易中心平盘;有的银行经授权直接参加当地交易中心进行平盘。在这一制度下,企业无法意愿地持有外汇,由此“强卖”而形成的汇率不可能是真正意义上的市场价格,不可能真实反映外汇供求水平,形成的人民币汇率也是扭曲的。2、居民和企业的对外投资需求减弱。 近期人民币升值压力浅析(一)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