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纺织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我国外贸出口的大户。受金融危机影响,我国纺织业面临出口受阻、生产能力下降的困难局面。SA8000企业社会责任标准作为“蓝色贸易壁垒”,对纺织业的出口产生了诸多不利的影响。从我国纺织业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着手,通过分析SA8000标准对我国纺织业的长、短期影响,试图从企业自身和政府扶持等方面提出应对策略。
【关键词】:SA8000;社会责任标准;纺织业出口;对策分析
【正文】:
中国是纺织业生产和出口大国,从2000年到2011年,中国纺织业销售收入年均增长10.47%,中国纺织业连续10余年保持世界市场占有率第一。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纺织业具备了比较完整的产业链和优良的加工配套水平。然而2008年末,一场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金融危机,通过国际贸易、投资和金融等领域逐渐扩散到各个国家的实体经济中,演变成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对于我国而言,受危机影响最为严重的莫过于以进出口贸易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以非关税壁垒为代表的各种贸易保护措施必将再次被西方主要发达国家所采用,以保护其脆弱的国内经济。毫无疑问,在这样的国际形势下,我国具有竞争优势的出口企业将面临严峻挑战。虽然自2008年8月1日起,国家财政部和税务总局已经二次提高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退税率,为纺织业的发展再一次铺平道路,但是,以劳动密集为典型特征的纺织业仍应时刻警惕诸如企业社会责任的“蓝色贸易壁垒”,强调劳工标准的SA8000社会责任标准就是其中的一种。因此,研究SA8000标准对我国纺织业出口的影响及其应对策略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一、SA8000标准的基本概述
(一)SA8000发展历史
1997年,总部设在美国的社会责任国际组织(SAI:Social AccountabilityInternational)发起并联合欧美跨国公司和其他国际组织,制定了SA8000社会责任国际标准,建立了SA8000社会责任管理体系认证制度(注1)。其内容体系取自于国际工会组织协会、国际人权宣言和关于儿童权利的联合国公约。同ISO9000标准一样,SA8000标准也是国际采购商要求供应商的标准。其核心内容是要求企业在赚钱的同时也要承担对环境和利益相关者的责任,以确保供应商所供应的产品,皆符合社会责任标准的要求,是全球第一个社会责任认证标准。该标准通过对公司劳工保护等达标认证来推进公司劳工人权的保证,并要求公司拒绝进口那些没有达标的供应商产品。
2001年12月,社会责任国际(SAI)又发布了SA8000标准的2001年修订版。同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标准一样,SA8000标准作为全球第一个可用于第三方认证的社会责任管理体系标准,任何企业或组织可以通过SA8000认证,向客户、消费者和公众展示其良好的社会责任表现和承诺。
2008年,SAI发表了SA8000标准第二个修订版。和ISO9000质量管理标准一样,SA8000标准也由独立的认证机构提供认证,成功通过认证机构审核的公司可以获得认证机构颁发的SA8000符合性认证证书。获证企业还要接受定期的监督审核,以确保公司不断改善工作条件。与ISO9000标准不同的是,SA8000标准不仅是一个管理体系标准,也是一个社会责任表现的标准,企业在建立管理体系的同时还需要做出实质的改善才能符合标准要求。目前只有9家全球知名的认证机构获得了SAI的认可。
毋庸讳言,如果欧美国家启动SA8000机制,对中国产业界尤其是皮革、服装、鞋帽等劳动密型产业会造成重大损失,对该类出口企业造成严重打击。但是如果转变观念主动应战,就会使这种损失和打击短期化、暂时化,一旦通过SA8000认证,我们的企业就会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 SA8000对我国纺织业出口的影响(一)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