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近年来加工贸易在我国发展迅猛,对我国对外贸易和国民经济的发展起了越来越大的作用。加工贸易在我国对外贸易中地位突出、影响广泛,是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利用外资的重要方式,是推动我国对外经济贸易持续快速发展的主要动力。加工贸易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不仅表现在扩大贸易规模和促进经济增长上,调整了我国的产业结构,对扩大就业、稳定社会做出了显著的贡献。通过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商品进出口、产业关联效应和人力资本流动等几个途径,扩散和传播了国外先进技术,优化了出口商品结构,并促进我国技术进步和出口商品结构升级。与此同时,我国加工贸易发展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本文从分析加工贸易存在的问题入手,深入剖析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提出我国加工贸易进一步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加工贸易,经济,可持续发展
【正文】:
一、我国加工贸易的现状
(一)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加工贸易得到蓬勃的发展。随着改革开放进程,加工贸易管理和鼓励政策不断出现,加工贸易在我国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到现在加工贸易进出口额在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中已经过半。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自20世纪70年代末至1987年,我国加工贸易发展的起步阶段,国家制定了一系列鼓励出口的政策,奖励深加工产品的出口。在改革开放中率先产生“三来一补”的贸易方式,是加工贸易的雏形。同时提出了沿海经济发展的新思路,注重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提倡发展“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加工贸易
第二阶段:自1987年至1993年,国家外贸体制改革,进一步下放外贸经营权,实行外贸经营承包责任制,以鼓励“进料加工复出口”为主要内容,以海关进口料件保税监管为政策核心,发展原材料采购和产品销售市场“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贸易方式取得了成功。这一阶段,沿海地区充分发挥劳动力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业务,使我国加工贸易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第三阶段:自1993年至1999年,这一阶段的显著特征是,巩固和发展加工贸易取得了巨大成果。国家颁布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对外贸易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加工贸易不仅在吸收外商投资、扩大出口、增加就业和税收方面,而且在提高国内产业竞争力,促进优化产业结构,推动技术进步。伴随着利用外资的高速增长,以外商投资企业为主体的加工贸易跃上了新台阶。
第四阶段:自1999年至今,这一阶段国家实行了以外汇体制改革为核心的对外贸易体制综合配套改革。1999年国家先后颁布了《进一步完善加工贸易银行保证金台账制度》、《加工贸易审批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进一步对外贸易体制进行改革和完善,以提高出口商品质量和效益为中心,调整出口商品结构,使我国的加工贸易走上了良性发展的轨道。 我国加工贸易可持续发展的探讨(一)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