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劳工标准壁垒的影响已经明显
由于“社会责任国际标准”(SA8000)的制约,使在国际贸易中痛失订单的中国企业逐年增多。据厦门市经发局资料显示,截至今年4月,先后有200多家厦门企业跌倒在这项新的贸易壁垒前。厦门的这200多家企业因不具备欧美采购商委托的第三方验厂调查结果而将订单拱手让与他人。业内人士指出,以工作时间为核心要素的SA8000带给珠三角与闽南等地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的影响已经凸显。从该标准影响的具体行业看,电子、纺织、服装、家具、制鞋、玩具、塑料加工等企业受到冲击较大。
4.反倾销案件日渐增多
针对中国的反倾销案件比例已由20世纪80年代的3.6%猛增至目前的20%。远远超出中国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份额。据统计2004年1~6月的101起反倾销新立案中,有30起是针对中国产品,比2003年同期增加了18起。反倾销调查所涉及的行业之广,这是我们在入世初期所没有预料到的。在我国频遭欧盟、美国的低价调查时,中国企业的后果多为承受高额的税率或退出该市场。而当这些产品向其他发展中国家转移时,新转移到的国家必会担心自己本国市场同样会遭遇欧盟、美国面临的境况,导致重重阻力。发展中国家成了对华反倾销的新生力量,与发达国家一起,共筑新形势下的对华贸易壁垒。
5.知识产权问题成为出口的新制约因素
外国企业利用知识产权占领高新技术市场;我国制造产品出口因知识产权问题频频受阻;外国公司收取较高专利使用费,我国廉价劳动力形成的出口优势被削弱;我国传统产品也面临知识产权威胁;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在竞争中处于被动地位;我国一些知名企业受到打压;国内企业申请海外专利遇到高费用门槛等方面。中国企业以低价格战略走向世界的过程中,面临发达国家企业的知识产权围剿。最近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如“DVD专利纠纷”,“思科起诉华为”案件等都是对此论断的有力佐证。
(二)我国遭遇新型非关税贸易壁垒措施的发展趋势
从当前形势看,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对外贸易仍将保持增长态势,出口增速将继续高于世界贸易平均增速和大多数国家的出口增长水平,与一些国家的双边贸易失衡状况恐将难以得到完全解决。由此,我国出口产品在全球范围内遭遇贸易救济措施及贸易壁垒也难以避免,各种贸易争端可能还会进一步增加,我国企业将因此增加参与国际贸易的成本,面对更多的冲击和挑战。
1.涉及范围面不断扩大
非关税壁垒措施涉及的范围变得越来越广,涉及到轻工、纺织、机电等我具有竞争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品。最近欧盟将准备对我国的连接紧固件反倾销案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此外,在中欧、中美就纺织品问题达成一致后,我国与发展中国家在纺织品方面的矛盾有可能进一步显现。近期国外还高度关注我钢铁、白色家电等产品,摩擦可能会接踵而至。
2.与我国发生经济贸易摩擦的国家在不断增加
在我国与发达国家贸易摩擦不断增多的同时,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摩擦也呈扩大化趋势。目前,印度、土耳其、南非等发展中国家对我国发起贸易救济调查的数量占案件总数的60%。
3.非关税贸易壁垒的保护手段日益增多
反倾销仍是国外对我使用最多的贸易救济手段。根据WTO统计,1995-2005年我已连续十一年成为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在WTO成员发起的反倾销案件中,约1/6是针对中国的。2005年我遭遇反倾销调查共达51起,为历年来最多。部分WTO成员援引我国加我加入WTO议定书第16条对我发起的特保调查增多。此外,发达国家同时还利用技术贸易壁垒、技术标准、检验检疫等非关税壁垒和手段,限制我产品出口。
4.发生贸易摩擦的领域日渐扩大
发生贸易摩擦的领域由商品贸易领域扩展到服务贸易、金融、知识产权等多个领域,由企业微观层面向宏观体制、制度层面延伸。特别是在人民币汇率、知识产权等方面面临的压力增大。
五、我国遭遇新型非关税贸易壁垒措施的原因和影响分析
随着中国对外贸易的不断增大,我们已成为国际贸易保护的最大受害国。从1995年开始,中国已连续十多年成为遭受反倾销最多的国家。其主要原因是:
(一)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对外贸易地位的迅速提高
随着我国对外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产品竞争力的提升,加上与主要工业国的贸易不平衡状况日益加剧等原因,使美、欧等贸易大国产生了恐惧感,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害怕对他们产生经济威胁,于是这些国家想方设法采取各种方法进行抵制。
(二)世界整体政治经济动荡不安,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现在世界上很多国家政治经济形势动荡不安,一些发达国家的经济正处于结构升级和调整的重要时期,迫于政治、经济、社会的压力,贸易保护主义思潮抬头,频频运用贸易保护措施来取悦国民。欧盟和美国一些利益集团在就业等问题压力下,就对早已不具比较优势的夕阳产业进行保护,如钢铁产业。
(三)我国出口迅速增长的同时,出口贸易秩序仍旧混乱
企业靠低价进行出口竞争当前还很严重,甚至这种竞争打到了国内,在广交会上,外商都知道同样产品在不同展台有不同的价格。当中国出口产品低价竞销到一定程度时,国外就会设置贸易壁垒来保护国内市场。
(四)我国企业自身实力不过硬
我国的出口增长依然停留在依靠产品数量扩张上,出口产品结构还不尽合理。很多地方出口结构类似,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产品少,初级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比重过大。由于这些产品劳动力和原材料成本低,在国际竞争中优势明显,与当地产业不断发生冲突,因此一些国家制定的针对中国产品的非关税壁垒越来越多。
新型非关税贸易壁垒措施给我国带来的影响有:
(一)正面影响:促进我国建立和加强专门的贸易壁垒信息收集、咨询和研究机构,加强对发达国家和我国主要贸易伙伴的技术标准政策、有关法规、标准结构和内容的研究;建立健全我国的技术法规、技术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体系,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健全和完善认证制度,建立有效完善的国内技术性贸易壁垒体系;提高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在防范和应对贸易壁垒中的综合实力;迫使企业提高自身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优化贸易商品的结构,提高技术和管理水平,提高产品技术标准,使本企业产品技术与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水平接轨。
(二)负面影响:增加了我国产品出口的难度;对生产和加工技术标准要求的提高削弱了我国部分传统出口产品的优势;严格的认证制度和繁琐的检验程序使我国出口企业很不适应;大大降低了我国优势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六、我国应对新型非关税贸易壁垒措施对策分析
(一)我国应对非关税贸易壁垒的措施
1.政府层面
政府要在多双边的磋商和谈判中关注非关税措施问题,积极通过多双边的渠道打掉对我国歧视性的非关税措施,为企业争取相对公平的外部环境。
(1)支持和鼓励企业积极参与相关组织的活动和国际规定及标准制定的意见咨询和评议,力争在制定初期打掉其中不合理的部分。
(2)在多双边的磋商和谈判中关注非关税壁垒问题,争取与主要贸易伙伴在进出口产品市场准入方面建立合作磋商机制。
(3)通过推动和倡导贸易投资便利化,从局部先消除或突破某些非关税壁垒的制约,并积极探索化解贸易摩擦同推进区域经济合作相结合的新思路和新途径,努力建立稳定、公平的对外经济环境。
2.行业层面
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单打独干的营销方式并不适合加入世贸组织后参与国际产品市场竞争的需要,行业协会就发挥着重要作用。
(1)行业协会作为这条政府和企业之间的纽带,帮助生产者协调出口价格,使我国产品压价竞争、自相残杀的情况减少
(2)行业协会可以在对外宣传、谈判、销售等提供服务,承担大量的产前、产后的工作;
(3)通过跟踪外国非关税壁垒措施的变化动向,建立预警机制,使企业及时掌握国外市场贸易壁垒信息。
3.企业层面
企业要提高标准化意识,积极开展国际认证,提高产品自检自控能力,避免低价竞争,通过产品的升级换代,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1)企业要加快标准化生产步伐,从生产环境、生产过程到产品加工销售,严格按照标准进行,建立完善的产品质量安全监控体系。要重视产品的技术标准、质量与品牌,增强自身技术力量,积极采用国际和国外先进标准,使产品符合进口国技术标准的规定。
(2)积极开展国际认证工作, 做好出口产品原产地认证、国际质量认证、安全认证、环保认证等,获取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通行证。
(3)企业要结合国际市场发展的特点,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建立和完善基地备案制度,加强源头管理,提高自检自控能力。
(4)要把应对反倾销列入企业的常态管理中,规范自己的法律制度,重视日常经营管理,加强自律,积极主动申请市场经济地位,有效地参加反倾销应诉。
(二)我国应对非关税贸易壁垒措施的实施难点
1.由于入世不久,长期游离于WTO多边贸易体系之外,使得我国对WTO其他成员的贸易壁垒协定的有关规则不熟悉,不能用WTO的贸易争端机制来解决外国对我国出口产品设置的歧视性、非合理的贸易壁垒,很容易遭受损失。
2.我国现在处于一个科学技术并不十分发达的发展中国家,遭遇的绿色壁垒、技术性壁垒屡见不鲜。我国出口主要集中于美、日、欧盟这三个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发源地,而我国科技水平落后于发达国家,由此导致我国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和质量水平较低。另外对技术性贸易壁垒重视不够。我国宏观管理层次上存在某些薄弱环节,对发达国家的技术性贸易措施缺乏了解,对出口企业破除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宏观指导不够。
3.中国企业产品出口往往表现出重量不重质,参与国际竞争缺乏长期战略眼光和可行性的战略方案。不重视品牌塑造,主要采用价格竞争的方式开拓市场,而此番价格竞争势必会造成事实上的倾销。
4.我国有些企业产权不清,利益不明,为了达到出口增长的利益,不惜成本到国外倾销,由于企业又挂靠在某些政府之下,因此,由于出口造成的损失就由政府补贴,最终会遭受国外的反倾销、反补贴调查,而蒙受损失。
以反倾销、环境壁垒、技术性壁垒和绿色壁垒为代表的非关税壁垒与传统的贸易壁垒而言,更具有名义上的合理性、形式上的合法性和针对性。面对新形势,我们需要加强我国对外发展战略的研究,集中精力谋发展,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的自主性和对外开放水平,不断增加对外合作的实力,找到我国与其他国家的差距,政府与企业齐努力,加强立法,建立针对各种类型壁垒的预警机制,下大力气科技攻关,争取早日拿到各种国际认可的通行证,这才是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1.马进军:《入世后中国农产品出口遇到的绿色壁垒及其成因和对策》,国际商务研究,2007
2.陆燕:《非关税措施创新发展的特征、原因及影响》,《国际贸易》杂志,2006年第10期。
3.蒋德恩:《非关税措施》,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6版。
4.高文书:贸易技术壁垒经济分析;财贸经济;2003年09期。
5.张海荣:我国外向型经济遭遇绿色壁垒的博弈分析及对策;商业研究; 2007年06期
6.郭琼丽:《贸易壁垒概述》,南方网 2004年3月2日
7.黎友焕:SA8000新贸易壁垒浮出水面.经济导刊[J],2004
关于国际贸易中的非关税壁垒措施的新形式(四)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