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农副产品出口受阻
检验标准提高、检验指标范围扩大,出口难度增加。我国农副产品中的农药残量等有害物质严重超标,进而影响到海产品、畜产品、纺织品、食品等,出口屡遭禁入、退货或索赔。2000年7月1日,欧盟执行新的茶叶农药残余限量标准,新标准不仅扩大了检测项目,且大幅度提高了标准要求。显然,我国农产品所受到的绿色壁垒限制将日益增加。
(2)工业产品出口贸易困难
我国工业整体技术标准低,更未重视产品的绿色标准,在越来越高的绿色标准面前,我国传统出口产品中的机电、纺织、建材、清洁用品受到了更多的限制。对机电产品,欧盟近年制定了“技术协调和标准新方案”,实行CE标志认证制度,规定其成员国有权拒绝未贴CE标志的产品入关。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和德国也相继对电子、机械和电器产品实行认证制度,对我国电视机、收音机、灯具等出口造成了极大困难。
(3)包装材料、包装技术难以适应
发达国家已经通过制定有关部门法律,建立绿色包装制度。主要内容包括:(1)以立法的形式规定禁止使用某些包装材料;(2)建立存储返还制度;(3)强制再循环或再利用等。由于这些规定是按照发达国家国内资源条件、消费偏好等因素确定的,发展中国家必然难以适应,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发展中国家的出口贸易。1998年9月美国以中国出口产品木质包装中含有铁肩天牛影响其森林为由,对我国出口的100只集装箱采取措施,成本增加30%,若不采取积极措施250亿美元出口将受到影响。
2、削弱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一些发达国家对我国出口货物征收绿色关税和反补贴税,将使我国出口产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丧失竞争优势。此外,绿色贸易壁垒的制定实施必然会涉及到产品从生产到销售、使用乃至报废各个环节的监督和检测。它要求将环境科学、生态科学的原理运用到产品生产、加工、储藏、运输、销售、使用和报废处理等全过程中去,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无公害、无污染环境管理体系。为达到发达国家的环境标准,今后我国出口产品在流通过程中,不得不增加有关环境保护的检验、测试、认证和鉴定等手续及其相关费用。产品的外观包装、出口检验和广告等也将作大幅度的调整。这样,我国出口产品的各种中间费用和附加费用将大幅增加,使产品的出口成本大为增加,进而削弱我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同时,也使我国出口产品的生产企业和外贸企业的经济效益下降。
3、影响出口贸易的增长速度
1978年到1996年,我国外贸出口以年均15%得速度增长,而且工业制成品所占得比重越来越高,达到85%。但在1997年致1999年上半年,我国出口贸易停滞不前,这除了受亚洲金融危机冲击之外,主要是绿色贸易壁垒造成的阻碍。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很快,国力显著增强,但由于缺乏环境保护及绿色观念,所取得的成就基本上是以极度消耗自然资源,牺牲环境质量为代价的虚假发展。我国目前出口的产品并未将资源和环境成本计入产品价格,由此而取得价格上的相对优势,虽使我国获得短期的利益,却使我国损失了长期发展利益。今后影响国际贸易的环境规则将日益增多,贸易与环境问题将是未来国际谈判中最棘手的议题。发达国家依靠其科技和环境水平,通过立法,制定严格的绿色技术标准以限制国外产品的进入。中国将深受其影响,从而影响中国产品的出口创汇,限制出口贸易的增长速度。
4、出口商品结构受到影响
中国对外出口贸易商品结构不合理。出口商品中劳动、资本密集型产品比重高,大多技术含量、档次不高。虽然近年来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在中国出口总额中的比重不断上升,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出口产品结构。但从具体出口产品类别分析,出口的机电产品大多是低附加值产品,供给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主角多为在华外商投资企业。发达国家的出口集中于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发展中国家则以环境敏感型商品为主。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环境敏感型商品是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出口商品,出口商品结构的状况,决定了中国受绿色贸易壁垒的影响和冲击。中国受绿色毛衣影响和冲击的出口商品主要涉及农产品和食品、纺织品、医药产品、机电产品等类别。特别是发达国家和地区法规中规定的食品中的农药残留量,陶瓷产品的含铅量,皮革的PCP残留量,机电产品、玩具的安全性指标,烟草中的有机氯含量,包装物的可回收型指标,汽车废气排放标准,纺织品、服装燃料有害物质指标等标准,使出口商品遭受较大的冲击。如中国受到欧盟绿色壁垒直接影响的电器产品出口额达到317亿美元,占到中国出口欧盟机电产品总值的71%。欧美“绿色双指令”几乎涵盖所有的电子电器产品,包括大型及小型家用电器、IT和通信设备、照明设备、电气电子工具、医疗设备等10大类近20万种产品。
5、影响双边或多边贸易关系,引发贸易摩擦
近年来,发达国家以保护环境为名经常采取单方面的贸易措施,限制外国商品的进口,由此引发双边或多边贸易摩擦日益增多。当前世界经济区域化和集团化趋势的不断加强,像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这一类区域性经济组织的成员基本上都是发达国家,他们的环保水平和环境标准大致接近,个别成员国存在的差距也在趋于协调一致。因此,发达国家可以通过区域自由化贸易的形式,以低于区域环境标准为由,将来自区域以外的产品包括中国的产品排斥在巨大的区域市场之外。随着世界经济区域化和集团化趋势的不断加强,中国将不可避免地与其他发达国家或区域性经济组织因为环境问题产生双边或多边的贸易摩擦,影响双边或多边贸易关系,不利于我国外贸的稳定发展。
(二)从长期和动态角度看,绿色贸易壁垒也为我国外贸带来了机遇,有着积极作用
1、带动我国绿色产品的生产和出口
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加强,由绿色产品及相关服务构成的庞大的“绿色市场”为我国对外贸易提供了新的机遇。在绿色浪潮的冲击下,非绿色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越来越小,利润率越来越低。为了提高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获得更多利润,这要求我国提高科学技术水平,促使产品绿色化,对产品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绿色化管理,为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提供了机遇。
2、有助于我国实现出口产品的跨越式发展
我国绿色产业尚处于开创阶段,发展潜力大,有着潜在的动态比较优势,可借鉴和吸收最先进的绿色技术。顺应这股绿色浪潮,多设计开发无污染利于环保的绿色产品,淘汰危害环境保护的产品,降低我国出口工业制成品的能耗,提高产品的加工附加值,促使我国外贸产业结构、出口商品的结构向技术知识密集型转化,实现我国对外贸易跨越式发展。
3、有利于我国充分利用国际资源,提高我国绿色产业的发展水平
由于绿色贸易壁垒的影响,国际社会不得不对环境保护加以重视,并形成了丰富的绿色资源。首先,可以积极利用外资缓解资金不足的压力。利用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支持绿色产品的优惠贷款,来治理污染,发展绿色产业。其次,引进外国先进的绿色技术,尽快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同时坚持自力更生方针,加强绿色产业技术人员的国际交流。培养我国自己的技术人员,加快我国绿色产业的发展。
绿色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应对措施(三)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