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近年来,国际社会上出现了一种新的国际标准,即社会责任国际标准(SA8000),它是全球第一个可用于第三方认证的社会责任管理体系标准,它关注的是企业内部劳动环境和劳动条件以及劳工的权利,规定了企业必须承担的对社会和利益相关者的责任,它对国际贸易,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对外贸易带来了极大的影响。本文首先分析了SA8000的具体规定,并结合我国目前企业的现状进行对比,分析不足,进而分析其对我国外贸的积极和不利影响,并对如何克服不利影响,分别提出了政府和企业应采取的对策。
[关键词]:SA8000、贸易保护主义、贸易壁垒、劳工标准、对外贸易
[正文]:
SA8000是社会责任体系(Social Accountability 8000)的英文简称,它是由社会责任国际 (Social Accountability International,简称SAI,其前身是美国经济优先权委员会)咨询委员会负责起草,在1997年10月公开发布,后经18个月的公开咨询和深入研究,于2001年12月12日发表了SA8000标准第一个修订版,即SA8000:2001。该标准是依据国际劳工组织(ILO)公约、世界人权宣言及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的要求,并以系统化的管理为基础所制定,其内容涵括了童工、强迫性劳动、结社自由和集体谈判权、歧视、惩戒性措施、工作时间、工资报酬、健康与安全、管理系统等9个要素,此项标准的设计并非像政府劳工法规一般,具有强迫性且“非黑即白”的判决,而是在于鼓励企业及早制订补救计划并且持续进行改善。SA8000标准是全球第一个可用于第三方认证的社会责任管理体系标准,适应于世界各地任何行业和不同规模的公司,旨在通过有道德的采购活动改善全球工人的工作条件,最终达到公平而体面的工作条件。
SA8000是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的产物,它的实施很可能成为我国产品出口新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同时,这种新贸易壁垒又具有合理与不合理的双重性,非常隐蔽和复杂,国内企业和政府相关部门应及早作好准备,以免在壁垒完全形成时陷于被动。
一、SA8000认证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一)SA8000在全球认证的现状
截至2002年8月26日,全世界共有27个国家的150家组织获得了SA8000认证证书。这150家组织涉及28个行业,主要包括服装、纺织、玩具、化妆品、家用器皿、化工、食品等。这些组织中既有生产型企业、专业的贸易公司,也有提供咨询服务的机构以及政府部门。从企业的经营范围看,包括设计、研发、生产、加工、销售、安装、服务等各个方面。
从获证组织的洲际分布看,亚洲最多,有14个国家的92个组织,占总量的61.3%;欧洲有11个国家的43个组织,占28.7%;南美洲有12个组织(均在巴西),占8%;北美洲有2个(均在美国),占1.3%;非洲仅南非有1个,占0.7%。
从获证组织的国别分布看,中国最多,10个行业的34个组织获得认证,占总数的22.7%;其次是意大利,14个行业的25家组织获得认证,占16.7%;印度位居第三,6个行业的14家组织获得认证,占9.3%(见表1)。值得注意的是,欧美等在劳工标准方面呼声最高的发达国家获得认证的组织并不多,而中国、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获得此项认证的组织占绝大多数比例。
(表1)全球获得SA8000认证组织的国别分布 (注1)
国 家 组 织 数 涉及行业
中 国 34 附件、服装、电子、鞋、家用器皿、珠宝和钟表、包装、房地产、纺织品、玩具
意 大 利 25 汽车、建筑材料、化工、清洁服务、建筑、咨询、食品、家具、家用器皿、金属、社会服务、运输、塑料、废品管理
印 度 14 附件、农业、服装、建筑材料、化学、建筑
巴 西 12 化工、咨询、化妆品、政府、食品、电子
sa8000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8(一)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