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调整贸易结构和产业结构
在绿色贸易制度下,出口产业和产品的比较成本优势将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一些污染严重、技术落后的产业,如小五金、小化工等,其比较成本优势将弱化以至消失。而一些污染少以至无污染的高新技术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和绿色环保产业的比较成本优势将得到强化。因此,应根据这种比较成本优势的变化来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发展绿色环保产业将是我国未来经济结构调整的重点。1992年,全球环保贸易额为2560亿美元,1994年为4080亿美元,2000年则突破6000亿美元。绿色环保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柱产业之一,中国作为经济与贸易大国,必须抓住绿色环保时代的经济发展机遇,适时调整我国贸易与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绿色环保产业。
5、大力推广清洁生产制度
清洁生产指既可满足人们的需要,又可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和能源,并保护环境的生产方法和措施,其实质是一种物料和能源消费最小的人类活动的规划和管理,将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或消灭于生产过程之中。清洁生产包括清洁的生产过程和清洁的产品两方面的内容,对生产过程而言,清洁生产包括节约原材料,并在全部排放物离开生产过程以前就减少它们的数量,实现生产过程的无污染;对产品而言,清洁生产则是采用生命周期分析,使得从原料获得到产品最终处置的过程中,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清洁生产的概念不仅含有技术上的可行性,还包括经济上的可盈利性,实现了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清洁生产的要求可简单概括为:清洁的能源、清洁的生产,清洁的产品。此外,还可以在一个区域内实施清洁生产,建立工业生态园区。包括科学利用区域内的土地,组成生产链,建立优化的产业结构,统一组织区域内的能源生产和供应,综合规划和管理区域,组织区域内跨厂物料大循环,推行废物的综合利用等措施。
6、产品向绿色转变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绿色产品也被受青睐风靡全球。绿色产品已成为主导国际贸易的新潮流,从“绿色包装”到“绿色时装”等等。据美国克里兰夫市场预测公司的调查,国际绿色消费正以每年平均12%~15%的速度增长。可见,要扩大出口,使更多的产品走向国际市场,必须适应这一潮流,适应绿色消费的发展趋势,及时调整生产,大力发展有利于环境和人类健康的绿色产业,通过改造产品设计、包装,提高产品质量,增加环保因素,达到各种技术、安全、卫生、环保标准,顺应绿色消费的潮流。
7、加大对绿色产业资金投入
我国中小企业,绿色技术的采用率很低,绿色技术创新更低,基本上还处于无组织、无意识的自发状态或被动、被迫状态;即使采用绿色技术的少数企业,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通常也只采用末端处理技术并且使用效率很低。从绿色技术创新的资金投入上看,我国绿色技术创新只占国民收入的0.7%,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也低于企业一般技术创新的投入比例。从另一方面看,采用绿色技术的环保市场活力巨大。1996年,全世界的环保市场给私人公司和公共机构带来了约达4520亿美元的收入。总收入的87%由美国、西欧和日本赚取,亚洲一些国家仅赚取了4.2%的总收入。而我国现在环保技术服务的出口创汇几乎处于空白。因此政府应当在财政、税收、金融方面支持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建立起合理的市场绿色价格体系,一方面鼓励消费者使用环保产品、增加需求、培育市场,另一方面也可以采取倾斜的产业政策和战略性贸易政策鼓励企业进行绿色技术创新,扶持绿色产品和环保产业。
8、加强国际交流合作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在国际环境公约和国际多边协定环境条款的谈判中,发达国家往往利用具有的优势地位,提出过高的环境、健康、安全等标准,阻止发展中国家产品进入其市场。面对全球环保浪潮,我们既要适应绿色条款,积极调整有关的产业政策,提高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又要联合发展中国家抵制发达国家制定的不符合有关国际规范的、实际上是贸易保护主义的不合理的环境壁垒。目前有关环境和国际贸易问题的国际规则还没有最终成熟,发展中国家还有空间联合起来共同应对发达国家制定的不合理条款,使国际规则的制定要充分考虑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情况,因此,应积极参与国际环境公约和国际多边协定环境条款的谈判,拒绝接受超越自身承受力的环境条款。
9、充分利用商会、协会等行业组织
商会、协会等行业组织发挥其调研、协调、协商、服务等作用,在我国产品进出口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发展这些中介组织,可以反映和收集企业的要求和问题,组织制定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协调行业内的企业之间关系,以民间组织角色与国外有关部门交涉和协商,开展有关贸易问题的对策研究,为政府有关部门提供决策依据,为行业会员提供优良服务。
五、小结
绿色壁垒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应辩证的看待绿色贸易壁垒。正当的绿色贸易壁垒反映了各国对环保的普遍重视,是世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人类社会走向文明和进步的标志。要想在激烈的国际贸易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苦练内功”,提高贸易领域的环保水平。由于发达国家设置不正当的绿色壁垒以排斥发展中国家的产品,掩盖、模糊了绿色贸易固有的、合理的一面,对绿色贸易壁垒的误解是再所难免的。入世后,我们要学会善于利用正当的绿色贸易壁垒,以及熟练掌握破除绿色贸易壁垒的对策,以可持续发展和绿色贸易战略为总的指导思想,多方位多层次的增强跨越绿色贸易壁垒的能力,并且构筑自己相应的绿色屏障,在国际贸易中掌握主动,实现生态环境和外贸发展的“双赢”局面。在这个充满竞争的环保时代,我国对外贸易充满了机遇和挑战,也伴随着种种障碍。我国应该正视困难,大力提高环保意识,规范标准,努力缩小同发达国家的距离,同时加强与发达国家的合作,统一认识、减少摩擦,为我国外贸持续稳定的发展开辟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 相关性:文档范文,免费文档范文,大学文档范文,文档范文模板
参考文献
[1]王树义 从绿色壁垒的双重性看我国应采取的对策,载于《2002年中国环境法学研讨会范文集》 2002.10
[2]绿色壁垒的由来及对我国的影响,载于《环境导报》 2002年第三期
[3]余丽 反对绿色壁垒将成为中国企业新课题,载于 《中国企业报》2002年6月7日
[4]曲格平 从斯得哥尔摩到约翰内斯堡的道路----人类环境保护史上的三个路标,载于《环境保护》 2002.6
[5]汪尧田等 《世界贸易组织知识问答》,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年版5
[6]鲁德银 绿色壁垒的趋势、危害与对策,载于《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2002年
[7]蔡守秋 《欧盟环境政策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2年6月版10
[8]莫莎 世贸组织新一轮回合与环境问题谈判,载于《国际贸易问题》2002年第6期
[9]余敏文 《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制法律与实践》,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0年版
[10]都亳 我国对WTO争端解决机制的应对策略,载于《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1.3
绿色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应对措施6(四)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