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介绍了中国与东盟贸易关系的发展现状,并在全球政治经济的背景下对双方经贸关系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必要性。简要分析了中国与东盟贸易关系出现的机遇和挑战,并简述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经贸关系、必要性
【正文】:
中国与东盟是山水相接的邻邦,历史和文化等方面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使得中国与东盟在很早以前就出现了边境贸易和经贸往来。中国与东盟经贸关系的迅速发展出现在改革开放以后。1990年以来中国与东盟之间的贸易额以年均约20%的速度递增。2004年中国与东盟的贸易额历史性突破1000亿美元,中国成为东盟第六贸易伙伴,东盟居中国对外贸易排行榜第五位。中国与东盟不仅双边贸易飞速增长,双向投资也日益增加,中国还通过一系列具体行动(如在金融危机和南亚海啸灾难中大力帮助东南亚国家、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等)与东盟建立了稳定的政治关系。双方确定了五大重点合作领域(即农业、信息通信技术、人力资源开发、湄公河开发和相互投资,以及中小企业、公共卫生和科技等领域),并制订了全面合作的框架。
双方的经贸关系还出现了历史性突破。2001年11月中国和10个东盟成员国在文莱宣布将在2010年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 2002年11月4日双方首脑在柬埔寨金边共同签署了《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启动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进程。
自由贸易区有广义、狭义之分。本文所探讨的是广义的自由贸易区。广义的自由贸易区,是指签订有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所组成的经济贸易集团,在成员国之间废除关税与数量限制,使区域内各成员国间的商品可以自由流动,每个成员国仍保持自己对非成员国的贸易壁垒。(注 1)如北美自由贸易区、美洲自由贸易区、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等等。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一个综合性的、贸易和合作结为一体的、全面的自由贸易区。中国为什么要同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这种贸易关系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有那些,本文分为三个章节予以论述。
一、 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必要性
中国同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是由多种条件促成的结果。既有国际大环境之外因,又有内部环境的影响、既有经济方面的考虑,又有政治方面的衡量。
(一)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战结束以后,随着生产力的飞速发展,经济发展出现了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有以下三个特点。
1、自由贸易协定数量多
目前世界上已经有259项自由贸易协定在WTO登记备案,180多个自由贸易协定正式实施,还有很多处于谈判协商阶段。
2、涉及国家多影响面大
通过对已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进行统计,可以发现参与国遍及亚洲、美洲、欧洲、非洲、大洋洲,遍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正在采取建立自由贸易区和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方法来促进本国和本地区经济的发展。许多国家还参加了多个自由贸易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