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结合国内外经济条件的变化,尽快确定国家产业发展战略和出口产业战略
应结合国内外经济条件的变化,尽快确定国家产业发展战略和国家出口产业战略,并且从战略指导思想上把上述两者有机地统一起来;全方位地扶持国民经济的战略性产业,加快培育和发展中国的战略性出口产业,用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换代作为出口发展的基础来推动出口结构的优化和出口模式的转换;逐步改变出口产业同国内制造业特别是基础工业日益脱节的状况,把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同出口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统一起来;把国民经济的重点产业同重点出口产业逐步统一起来。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加工出口贸易在全部出口贸易中比重过大的问题,促进我国的外贸出口形式的均衡、健康地发展。
(二) 促进加工出口贸易转型升级,改变过分依赖对外贸易量的增长的局面
促进我国的加工贸易出口转型升级,必须处理好如下关系:
第一,要处理好转型升级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关系。要通过对加工贸易产品的深加工、精加工,提高加工程度,延长加工贸易的产业链,增强国内配套能力,释放加工贸易的辐射能力和聚集效应,打造一批带动性强的龙头企业和配套协作型企业。
第二,是要处理好转型升级与区域协调发展的关系。鼓励东部地区发展空间较小、已趋饱和的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逐渐向中部地区转移,并辐射至西部地区,带动中西部的发展。政府在“梯次转移”中要体现区域间的政策落差,给予不同地区以不同的加工贸易管理模式。
第三,处理好转型升级与引资量质并举的关系。吸引外资加快向有条件地区和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领域扩展。加强加工贸易的产业分类评估,明确细化限制类、禁止类的商品目录,引入企业准入机制,通过政策上的落差,有效地将资金和资源引入高新技术、高附加值的产业。
(三) 发挥财政和货币政策导向机制,带动国内产业结构的升级
利用财政和货币政策大力提倡和鼓励提高出口产品的原材料和零部件的国产化程度。对于在这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或者有巨大潜力的企业,应该给予更优惠的税收待遇,并提供更多、更优惠的信贷支持。
近年来,加工贸易活动发生了很多新变化,对现行政策与监管体制提出了不少新要求。加工贸易管理,涉及到贸易政策、产业政策、财税政策的综合平衡,涉及到区域经济发展以及利用外资、增加就业等。要做好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及其监管工作,有赖于国务院各部门的协调配合,有赖于商会、行业协会、报关行、会计师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机构的积极参与,更需要与企业建立起更紧密的伙伴关系。必须积极、有效、充分、合理地发挥综合协调的整体效能,实现制度创新和手段创新,形成促进与监管的整体合力,使加工贸易与国内工业体系融为一体,着力引导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真正把我国发展成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世界制造业基地。
(四) 大力发展民族工业,逐步建立具有国际知名度的自主品牌
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是提高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必然之路。而我国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建立自主知识产权产业最终要落实到培育、壮大民族自主品牌上。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通过引进技术和重大装备,提高了自身技术和管理水平,缩短了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但是,关键技术是买不来的,以市场换技术也只是一厢情愿。企业必须充分利用对外开放的有利条件,吸收借鉴国外技术和管理经验,发扬“两弹一星”精神和航天精神,立足自主,顽强攻关,培育自主知识产权产业、推进自主民族品牌战略,实现跨越发展。
(五) 以信息技术革命为契机,提高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以电子商务为特征的网络经济的发展,使生产方式、贸易方式及竞争方式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这是对我国外贸管理方式和企业经营方式的严峻挑战。中国企业必须面向国际市场,尽快掌握国际贸易规则和国际竞争方式,加快“走出去”的步伐,以信息技术革命为契机,提高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将出口优惠与鼓励进一步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出口产业和出口企业倾斜。实施科技兴贸战略,是贯彻落实科技兴国战略、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大措施。
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中,必须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促进技术贸易,这对提高我国产业国际竞争能力,在更高层次上加入国际经济分工,获取国际技术与知识流动效益,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增强抵御各种外部经济或金融风险的能力,保证我国外贸出口和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等方面都将产生深远影响。
(六) 调整进出口工作的指导思想,逐步改变进出口贸易发展的不正常格局
调整进出口工作的指导思想,逐步改变进口主要服务于出口数量增长的不正常格局,让进口主要为国民经济技术改造和结构调整与优化服务;在发展出口的政策指导思想上,应该下决心以牺牲速度来换取效益,坚决纠正片面追求出口增长数量和速度,忽视出口发展质量和效益的错误倾向,变速度型增长为效益型发展。
(七) 加强出口贸易监管,严厉打击出口贸易走私行为
我国海关必须加强出口贸易监管,维护正常的出口贸易秩序,努力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同时严厉打击走私等经济犯罪,惩治腐败,整顿和规范出口贸易秩序,净化经济环境,保障我国对外贸易的持续健康发展。
打击出口贸易走私行为,是一项艰苦长期性的工作,以"打防结合、综合治理、突出重点、坚持不懈"的方针为指导,落实贯彻执行,努力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六、 结论
20多年来,加工出口贸易作为我国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促进投资和贸易自由化的一种方式,在我国经济发展的历史长卷上绘制了绚丽多彩的篇章。加工贸易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的积极作用是其它贸易方式不可替代的。同时,我国加工出口贸易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存在着一些制约因素,需要清醒的认识。面对变化了的国内外经济环境,我们应该也必须变外在压力为内在动力,变挑战为机遇,及时调整现有的出口贸易模式,逐步形成以国内制造业而不是加工装配业为基础、以一般贸易为主导的出口发展模式,使出口的长远发展与国民经济的长远发展两者之间形成相互推动的良性循环,为我国经济的腾飞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1997—2004各年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统计》。
2.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2004年中国经贸发展概况》。
3. 中国对外贸易统计年鉴2003。
4. 对加工贸易的几点思考,中国商务报,2003。
5. 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有关新闻公报。
6. 徐剑明 研究院《中国外资》第3期。
7. 肖慈方 四川大学学报,哲社版。
论我国现有出口贸易模式的危机3(六)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