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从介绍我国现行的出口贸易模式出发,对我国加工出口贸易的产生背景、发展特点、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以及现阶段我国发展加工出口贸易的局限和解决加工出口贸易危机的方案进行了机理性分析;从国际经济环境以及国内经济环境变化对我国加工出口贸易的影响两个方面内外结合,深入地分析了我国现行的出口贸易模式的主要缺陷和所面临的危机;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就如何解除我国现有出口贸易模式危机的有效措施,并做出结论。
【关键词】:出口贸易、加工贸易、加工出口贸易、发展战略,外贸依存度
【正文】:
目前我国实行的是以加工贸易为主体的出口贸易模式,加工贸易出口已取代一般贸易出口成为我国主要的贸易出口方式。现行的加工贸易出口模式是在借鉴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经验的基础上,利用前一段时期相对有利的国际经济环境、适应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而形成的。但目前这一模式已很难适应变化了的国内外经济环境,正面临日益严重的危机。只有在深入了解我国加工贸易的产生背景和发展变化历程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及我国加工出口贸易模式的现状,才能准确地认识我国的加工出口贸易模式及其所面临的危机。
一、 加工贸易的内容特点和历史成果
(一) 加工贸易的内容以及特点
加工贸易主要包括进料加工、三来一补等形式,是国际上通用的一种贸易方式。其主要特点是两头在外,大进大出;出口商品结构以低技术含量、低附加价值的劳动和资源密集型商品为主;出口创汇率长期处于低水平。
由于加工贸易是“两头在外”,且主要由外商投资企业进行,中国出口产业的发展同民族工业的发展,特别是同花费巨资建立起来的国营工业的发展缺乏应有的联系,两者日益分离。据海关统计,1997年外资企业加工贸易进出口额占全部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的比重达到65.7%,国营企业的这一比重只有32.8%。
(二) 我国开展加工贸易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自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对外开放的政策后,我国自1979年开始搞加工贸易,在国家一系列优惠政策的扶持下,加工贸易从无到有蓬勃发展,到2004年,加工贸易进出口总值已占我国进出口总值的53%。经过20多年来的发展,加工贸易进出口额占我国进出口总额的比重逐渐扩大,
到1996年加工贸易进出口额在我国进出口总额中首次过半。1999年,加工贸易进出口额占我国进出口总额的51.1%,加工贸易进出口额逐年增长(见下表),加工贸易已占对外贸易的半壁江山,并一直保持较高比例。加工贸易为我国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繁荣我国对外贸易发挥了重要作用。
表一:加工贸易额与对外贸易额比较
年份 对外贸易进出总额(亿美元) 加工贸易进口额(亿美元) 比重(%)
1987 826.5 191.85 23.2
1990 1154.4 441.91 38.2
1993 1957.1 806.17 41.2
1996 2899 1465 50.6
1999 3606.5 1844.6 51.1
2002 6207.9 3021.6 48.7 论我国现有出口贸易模式的危机3(一)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