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一、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理论综述1
二、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现状剖析3
三、完善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有效建议5
参考文献9
摘 要
中小企业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主力军,在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增长、科技创新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和谐发展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在经济全球化日益激烈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开始走上国际化经营的道路。中小企业在国际化经营中难免会遇见各种各样的问题,如何在国际化经营中扬长避短,在市场中获得一席之地,成为中小企业研究的重要问题。本文鉴于中小企业的自身特点,分析了中小企业在国际化经营中面临的现状和问题,对国际化经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合理建议。
关键词: 中小企业 国际化经营
一、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理论综述
(一)中小企业概念
在中国,中小企业不是一个绝对的概念,而是一个相对大企业而言的概念。从理论上讲,中小企业一般是指规模较小的或处于创业阶段和成长阶段的企业,包括规模在规定标准以下的法人企业和自然人企业。在社会认同和制定扶持政策的实践中,各界人士对中小企业也有广义和狭义的两种理解。广义的中小企业,一般是指除国家确认为大型企业之外的所有企业,包括中型企业、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狭义的中小企业则不包括微型企业。通常认为微型企业是指雇佣人数在8人以下的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和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以及工商登记注册的个体和家庭经济组织等。应该指出,按现行中小企业划分标准进行统计的情况看,与世界一些国家的标准相比,中国中小企业实际的人数规模相对偏高,但是,资产、资本和营业额规模相对偏低。这反映了我国中小企业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基本国情。
(二)中小企业国际化的内涵
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增长迅速,中小企业的发展在我国经济增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传统的企业国际化主要采取三种方式:出口贸易、跨国经营和海外投资。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的方式比较单一,主要是通过出口贸易走向国际市场。出口贸易方式是企业国际化的初级手段。近年来由于我国经济增长模式的改变,仅仅依靠出口贸易实现国际化是不够的,更多的中小企业在渡过最初适应期以后开始向跨国经营转变。由于东南亚国家的劳动力已经比国内的劳动力更加廉价,国内大多数制造企业已经过渡到国外生产经营阶段。企业的三种国际化方式是循序渐进的,对外直接投资是企业国际化成熟的标志,但实际情况是中小企业对外投资的份额占全球对外直接投资总额较低。
(三)中小企业国际化综述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企业的在国际化经营的发展过程中,中小企业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中国企业法人单位302.6万个(不含2377万个个体工商户),中小企业占全部企业的99.3%以上,我国GDP的55.6%、社会销售额的58.9%、税收的46.2%、出口额的62.3%和就业的75%均是由中小企业贡献的,在目前中国从事国际化经营的企业中,60%以上都是中小企业投资的。中小企业在确保国民经济稳定,缓解就业压力,拉动民间投资,优化经济结构,维护市场竞争活力、推进技术创新,促进国际化进程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分析(一)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