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理论综述1
二、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外包问题剖析4
三、完善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有效建议6
参考文献8
内 容 摘 要
摘要: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是企业中占用成本大、重复性工作多见的部门,占用了企业相当多的资源,却难以见到其为企业带来的现实效益,但它又是企业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外包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出现于生产经营活动中,并为企业带来的巨大的经济利益。外包活动一出现即引起人力资源工作者的极大重视,通过将外包和人力资源管理结合起来,构造出一种崭新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人力资源管理外包。选择人力资源外包,不但可以利用服务机构的专业优势,在较短时期内提高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更可以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使企业专注于自己的核心业务。企业要想发挥人力资源外包的优势、但是企业在人力资源业务外包的过程中却不可避免地会遇到种种风险和问题。本文就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理论进行综述并针对我国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建议。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存在问题;有效建议
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分析
前言
20世纪90年代,外包作为一种战略转变才盛行于许多欧美公司,1993年,外包研究会(The Outsourcing Institute)在纽约成立,标志着外包战略的理论研究与实践进入了新的阶段。企业外包已成为企业价值链的一环,具有实质的策略重要性。越来越多的企业主管将外包视为重塑企业架构的方式,跳出以往垂直整合的模式,创造出更有弹性、专注核心业务的企业,凭借外包来强化核心业务和改善客户关系。国外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与员工的比例远高于国内。因为国外企业已纷纷将部分人力资源工作进行外包管理,从而摆脱繁琐的事务性工作,将注意力集中在核心工作。
目前人力资源外包市场的平均增长速度已经超过了中国GDP平均增长速度的一倍半。根据对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四个地区数百家企业所做调查显示,59.2%的企业认为人力资源外包可以提供高质量的人力资源管理服务,55.1%的企业认为人力资源外包是一个很好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约75%的本土公司还没有实施任何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解决方案,而人力资源外包管理这一概念还刚刚被引进不久,正处于起步阶段。但同时,相当多的跨国公司、中国本地公司,以及有关社会机构已经对其显示出浓厚的兴趣和关注度,令其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人力资源部门的职能要扮演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变革管理、提供人力资源管理服务、员工激励等四大角色。但由于面临时间、精力、经费和人员等方面的资源约束,必然要求对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职能有效性和战略价值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实现职能中心的转移和职能的优化调整,为企业带来最大的价值。目前,大多数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正在通过业务外包来达到改善的目的。
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理论综述
人力资源外包是各种业务外包现象中的一种,随着人力资源部门由行政性角色向战略性角色的转变应运而生。它是指企业把一些重复的、事务性的、不涉及企业机密的工作,如员工招聘、培训与教育、福利、工作分析与岗位描述、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等外包给从事该项业务的专业机构,而对其他一切涉及企业机密的职能依然由本企业内部的相关部门来完成和管理。
所谓“外包”就是资源外取,最早应用该战略手法的是世界最大的IT承包公司——EDS的创始人罗斯·佩罗,其在20世纪70年代后半期到80年代初因外包其他公司的信息系统,而使公司迅速崛起。同时其有效地代替客户,完成客户的原内部职能的经营手法,也在信息产业内部迅速流行起来。此后,外包战略逐渐在生产、物流、营销等众多领域内被广泛使用。美国著名的管理大师P.德鲁克曾指出:“在10年至15年之内,任何企业内只做后台支持而不创造营业额的工作都应该外包出去。任何不提高向高级发展的机会和活动、业务也应该采取外包形式。”
如今,人力资源外包风靡了整个世界,这一当前国际流行的思潮也影响到国内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
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分析(一)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