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
时间 A级 B级 C级 技能 合计 专家津贴(万元)
2000年 2 22 41 65 130 52
2001年 2 35 38 89 164 65.6
2002年 2 31 33 114 180 72
2003年 2 27 42 124 195 175.5
2004年 4 35 28 157 224 201.6
2005年 5 42 45 196 288 259.2
2006年 5 38 42 209 294 264.6
2007年 5 35 35 180 255 229.5
2008年 5 38 34 171 248 223.2
2009年 6 45 38 167 256 230.4
2010年 5 29 30 158 223 200.7
合计 43
377
406
1630
2457
1974.3
2.发挥党、团、工会组织的作用,掌握员工思想动态,有针对性管理核心队伍
从2004年起,秦电工会每年都组织30名左右的内部专家、劳动模范及部分骨干职工赴海南、三峡、庐山等地疗养,每年“五一国际劳动节”组织“五一先进模范代表座谈会”,听取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围绕秦电的经营形势和中心任务,就如何在当前特定的发展环境中,破解制约秦电的“瓶颈”问题纷纷献计献策。一方面掌握了员工的思想动态,另一方面也从秦电的角度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有利于核心员工队伍的稳定,达到针对性管理核心人员的作用。在秦电党、政、工、团的共同努力下,核心人员流失速度得到遏制,2005年以后,离职人员迅速下降,秦电挽留核心人员的各项举措收到了实效(见图5)。
图5 : 秦皇岛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离职人员变化趋势
3.为核心员工做好职业规划,创造发展条件,对口岗位优先录用
企业必须加强员工的预期管理,为核心员工提供成长、发展的环境和条件,规划员工的职业生涯,让员工看到企业和个人的发展前景;就是要保证员工的主体地位和尊严,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就是要承认和肯定更多人的辛苦、付出和努力,建立相互尊重、理解、信任、关心的良好人际关系,营造平等、简单、阳光、快乐的工作氛围,提高秦电员工的幸福感。
从秦电的角度来看,如果不能有效地鼓励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会导致在出现某些核心职位空缺时找不到合适的人员来填补。从员工的角度来看,缺少职业生涯管理可能会导致事业发展瓶颈,无法实现个人成就感,这种情况在追求自我实现的员工身上体现得更为明显,从而会使核心员工产生离职想法。秦电针对员工中大专以上学生比例高、专业覆盖全的特点,在经营策划、人力资源管理、党团工作等管理岗位出现空岗时优先面向运行人员录用,10年来共有30名左右的运行大学生走向能够发挥自己爱好和特长的岗位,给在岗人员的职业发展留下了良好的憧憬,有利于核心员工的思想稳定和积极主动学习提高综合素质的动力。
4.着力推进“秦电企业文化”建设和人性化管理,构建和谐企业,增强企业凝聚力
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的价值观、企业的信念,就是企业的灵魂。当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管理模式出现时,根本意义应在于确立人的地位,企业的一切是由人创造的,人是企业文化的主体。良好的企业文化,可以为企业人创造一个其乐融融、其情融融、互助友爱、积极向上的工作环境,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使“爱厂如家”变成每一个员工的自觉行动。
建立企业文化,注重管理创新,培育适合自身发展的优秀的企业文化。“资源是会枯竭的,唯有文化生生不息”。企业核心人员的成长和发展,需要有一个健康和谐的工作环境与自主、创新、有团队精神的企业文化氛围。企业作为员工实现自我价值的实体,有责任为优秀员工的发展创造机会,提供一个舞台,让他们在企业中能够最大限度地体现自我价值,实现事业的追求。我们要用文化来构建企业的管理机制,以此推动企业管理的改良和提高,努力增强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对激励员工的自主性、创造性,印证自己的智慧和才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五、 结论和展望
伴随我国社会的高速发展,电力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先行官,有着巨大的发展前景,作为五大发电集团之外的独立火力发电企业,核心员工离职管理将成为未来若干年中的人力资源管理重点之一。对于员工离职,企业要有开放的胸怀和足够的气魄,只要建立了一套清晰的管理机制、树立了良好的用人理念,为员工提供一个光明的发展前景,并且提前做好有离职倾向的人员的相应管理应对工作,企业就会在核心人员离职问题上变被动为主动,为发电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保质保量的人力资源。21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核心竞争。企业只有留住自己的核心人才,才能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能打造出一个强大的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优秀发电企业。
参考文献:
[1]王晓莉.延续管理你的离职员工[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7,(7).
[2]稻香.管好你的核心员工[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6.
[3]甘辉,刘洪彪.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如何做好核心员工离职面谈[J].职业时空,2007,(6).
[4]江卫文.如何进行有效的员工离职管理[J].新资本,2006,(4).
[5]王利华.浅析员工离职及企业对策[J].价格月刊,2007,(9).
[6]贾晓辉.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实务[M].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4.
[7]徐北妮.通过无形盘活有形一某卫浴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3(9).
火力发电企业核心人力资源离职管理(四)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