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家族制管理是私营企业的一种管理模式。它在私营企业创业初期对企业的发展具有明显的推进作用,因此家族制管理大多取得过较高的效率。但当企业进入成长期后,家族制管理由于其固有特点成为企业持续成长必须跨越的一大障碍,此时它的局限性将阻碍企业的持续发展。因此要实现私营企业的持续发展必须按照企业成长规律的要求,积极推进家族制管理向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转变。
【关键词】:家族制管理;私营企业、企业成长、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正文】:
家族制管理作为私营企业的一种管理制度,它的选择与私营企业能否健康发展已经成为经济界、管理界的争论话题。对于目前继续固守家族制管理模式的私营企业主提出两个主要理由,一是为了企业的稳定,二是难以找到可以信赖的职业经理人。但在现实企业发展中,固守家族制管理的消极影响已经显示出来。事实上当前许多私营企业实际长期处在停滞不前、经济效益下降的状态,其中不少企业甚至走向衰退、倒闭。相反,在20世纪80年代同样最初由家族为主创立的不少私营企业,在结束创业阶段进入成长阶段后,通过变革家族制管理,积极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和管理,使企业从小到大,成长为资产上亿元、甚至数十亿元的现代化大企业,成功实现了企业的持续发展。
本文分为四部分以阐述家族制管理在私营企业成长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具体如下
一、家族制管理的特点和成因
(一)家族制企业的涵义
美国著名企业史学家钱德勒给出的定义是:企业创始人及其家族(合伙人)一直掌握大部分股权,他们与经理人维持紧密关系,且保留高层管理的重要决策权,特别是在有关财务政策,资源分配和高级人员的选拔方面,这样的企业为家族企业。这个定义强调家族企业的股权和控制权为一个家族掌握这一重要特征,可以看成是家族企业的一个经典定义。[1]
需要指出的是家族企业不等同于私营企业,私营企业更强调企业所有权完全归创办者个人所有。但从泛家族企业的角度来说,私营企业可以等同于家族企业;在中国,尤其在江浙东南沿海家族企业在私营企业的比例更高,这样两者也可以化上等号。
(二) 族制管理的涵义
对于什么是家族制管理,国内外有许多不同观点。在英文中家族制管理为“Paternalism”,直译为家长式管理,由此可以认为家族制管理是一种相近于家庭管理的企业管理制度。中国学者陈高林在《管理世界》中曾撰文指出:我国私营企业的运行和管理,普遍采用家族制管理,家族制管理是所有权和经营权高度合一,主要建立在家族血缘关系基础之上,以家长为核心,家族成员为主导,凭借个人权威和经验实施管理。台湾学者王国光认为:家族制管理是以血缘、亲缘为纽带,以非正式的家族传统文化为基本组织原则,以家族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实行所以权、经营权高度合一以及业主集权领导的企业管理模式。[2]
总而言之,家族制管理是在私营企业中实行的一种管理模式,是在企业中以非正式的家族文化为基本组织原则,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高度集中,以私营业主(或家长)为核心,以私营企业业主的亲戚或家庭成员为组织骨干的管理模式。
(三) 族制管理的特点
从文化及管理角度看,家族制管理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结构简单
家族制管理的企业结构简单,管理干净利落,企业文化充满家长式作风和任人唯亲色彩,由企业主支配决策程序。
2、投资来源固定
西方的私营企业以雇员股东制和社会资本为基础,而我国的私营企业则是依靠私人资本。换言之,我国的私营企业是利用自己的钱赚钱,而不是利用别人的钱赚钱。
3、 有特定的竞争环境
我国的私营企业能较好地适应亚洲的竞争环境,但不一定适应欧美市场。同时我国私营企业的家族制管理是建立在特定的人际关系的基础之上,特定的人际关系模式是建立在家族、朋友、亲属、同学等特定的人际圈子内,与西方私营企业建立在一般人际关系上的模式也不一样。
(四)家族制管理的现状
家族制管理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管理模式,在全世界私营企业中十分普遍,保守的估计由家庭所有或经营的企业在全世界企业中占65%—80%,在世界500强中也占到40%。世界级管理大师德鲁克指出:大部分企业包括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的企业都是由家族控制和管理的。[3]在今日中国,私营企业内部普遍实行家族制管理。1997年,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和全国工商联研究室共同组成的“中国私营企业研究课题组”在全国私营企业抽样调查的结果显示:在企业管理方面,在所有管理人员中,26.7%由投资者担任,16.8%是企业业主或主要投资者的亲属,5.0%是他的邻居或同学,在社会招聘仅占44.2%。有37.5%的企业业主认为“企业要发展,就必须由我本人或我本人的亲属经营管理”。该课题组2000年进行第四次调查,结果显示:在私营企业中总经理人选由主要投资者担任的比例占到93.2%,再次用数据表明了在当今中国私营企业普遍实行家族制管理的现象。
(五) 家族制管理在私营企业中被广泛采用的原因
1、文化原因
经济无法脱离文化的背景,私营企业的经营管理无疑深受“家族文化”的影响。中国是一个“家族文化”极为悠久和深厚的国家,家族是最重要的社会机构。
2、内在原因
家族制管理在私营企业中被广泛采用的内在原因是由于投资主体的家族性。投资主体的家族性是决定家族制管理产生的基础。大部分私营企业在创业初期,其股东主要来自家族是家族制管理产生的直接原因。
3、外在原因
不论采用家族制管理还是非家族制管理,私营企业的最终目的是追求利润。激励与约束的矛盾永远是企业的基本矛盾,因而在选择管理方式时,总要权衡利弊。在中国,由于人们对家庭的高度认同,这样便造成了低信任度的社会结构,从而出现信任危机,使委托——代理制这一现代企业的基本制度形式与客观环境相矛盾,无法实行。而依靠家庭的信用关系来构建企业的组织结构,并利用家庭的血缘关系作为纽带,可以大大降低监督成本和代理成本,从而提高私营企业的运行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二、家族制管理在私营企业创业期的作用
企业成长是一个包括创业、早期成长、高速成长到成熟等多个发展阶段、循序渐进的有机发展过程。在企业成长的不同阶段,面临着不同的具体目标和任务,要求不同的企业管理制度与之相适应。由此,决定了在私营企业成长的不同阶段中,家族制管理有着不同的地位和作用。
(一) 有利于降低管理成本
制度经济学家认为,家族成员之间自然存在着自我约束、自我牺牲精神,使家族制管理可以满足企业经营所要求的决策的统一性和行为的一致性。家族制管理具有家族和企业合一特征,家族成员视企业资产为家族财产,建立在血缘、家族和婚姻关系基础上的企业股东和管理者把家族伦理和情感融入企业,容易做到为家族利益而协作一致、勤奋节约,从而使管理成本降低。
(二) 有利于企业迅速决策 家族企业管理方式分析及改革对策研究(一)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