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学法的突破和存在的问题 华淑南
摘要:为了打破传统教育对学生的束缚,全面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我们已历经三个学期对传统教学法进行了由浅入深的改革。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借鉴“洋思”教学法的优点,结合较为成功的杜郎口经验,再利用东庐中学以“讲学稿”为载体的模式,进行我校课堂教学改革。在这个实验过程中,学生的成绩有了明显突破,呈大面积提高的趋势;但同时也存在部分教师挤占学生课余时间进行教学、补差以及学生厌学现象严重等一系列问题,特别是在后阶段使用讲学稿进行教学但又未及时减轻学生课余作业量的情况下,这个问题尤为突出。所以,教学法虽有突破但教学改革还将继续,以真正适应学生的发展。
关键词:教学改革 突破 存在的问题 深层改革
教学背景和教学改革
我们学校地处慈溪市横河镇,由于靠近浒山城区,生源流失严重;余下的大部分学生和学生家长由于对教育的不够重视,导致差生率、流生率偏高,而优秀率、合格率偏低,是一所典型的基础较为薄弱的农村初中。
面对这种教学背景,我们要想在教学成绩上有所突破、并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保持优秀的成绩,就必须对已有的传统教学进行改革。希望通过摸索,能使我们农村教师都拥有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能力,使我们的学生能在轻松的教育环境下快乐地、大面积地提高学习成绩。
好在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我们及时吸取了“洋思”教学法的优点,也正是这种教学法让我们抓住了改革的契机。我们由盲目“跟从”开始,先按照洋思模式(提示课堂目标、指导学生自学、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检查学生自学效果、引导学生更正、指导学生运用、当堂训练等环节)进行教学。在这个过程中,也有一部分老师由于思想上受老一套思路的引导和约束,没有进行洋思教学或在应用这种教学法时偷工减料、不相信学生的自学能力、不给学生自学的机会,总喜欢自己滔滔不绝的讲……所以当时这种模式的进行举步维艰。好在,接下去的几次测试逐渐证明了这种教学法的好处,才让全校老师对“洋思”教学法有了新的认识。
但是针对我们学校无晚自修进行集中预习、难以达到预习效果这一环节,困难还是不小。为了解决这个显而易见的矛盾,我们小组成员间经常互相开课、评课、讨论小结;也经常与其他同样实行“洋思”教学法的学校同仁们互相学习、讨论;还走出本市,向学习“洋思”经验后获得成功、并已进一步形成自己学校特色的杜郎口中学、东庐中学讨教经验。最后,我们采用了“讲学稿”模式的教学法。我们以备课组为单位,集体备课,每一节课的内容包括课题、学习目标、重难点、课前预习、教学过程(提出课题,揭示学习目标 ;给学生自学指导,指引学生自学;讨论、研究得出正确结论;当堂训练;适度拓展;课堂小结和布置作业)、课后反思。下面说说我们的具体做法:
以“讲学稿”为载体的教学法,打破了以往讲、学不同稿的传统模式,让老师与学生真正做到“心连心”。这样就要求我们备课组成员之间精诚合作,我们要把讲学稿编得既让学生容易学,又要让学生在互帮、自主的环境下提高学习效率,这样就对备课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为此,每个教师先提前备好课,并在每周三下午一、二两节课集中讨论、小结、反思、定稿,形成教案并分配好下期课程讲学稿编写任务。整个过程中同事们都献计献策,为讲学稿编得更为出色、更符合学生的成长而不懈努力。
平时我们始终坚持使用讲学稿进行教学,一般上课前一天发放讲学稿,让学生根据讲学稿进行预习,并完成预习作业,学生可以互相交流,教师可以适当单独指导,但不直接告诉学生读、解题的方法。次日早上我们会收讲学稿,批阅学生的预习作业,并根据预习决定教学时的侧重点,做到学生能自学会的简单教,甚至不教,对于存在困惑或不理解的重点教,详细教。学生在参与课堂学习时,主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充分参与讨论,所以我们还给学生分了组,形成帮扶结对搭子,这样在学习中可促进学困生的进步,并给优等生一种发挥能力的机会,使他们更乐于去学。
在教学过程这一环节中我们重视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机会,并关注学生数学能力和数学思维上的提升,但经常也有遇到讨论冷场或学习效果不佳的情况,当时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经常只能通过补课完成任务,好让学生的知识及时得到巩固和发展。
同时,我们还要确保当堂训练的时间和独立完成的要求,如果时间允许,在当堂就能完成批改和再次纠错的过程。对于小结,学生说得不全面不要紧,老师再引导学生集体小结。这样学生在课后作业时效率就会提高。
改革中的突破和存在的问题
自从我们使用了讲学稿,以这种模式进行教学,应该说学生的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特别是中等生的提高尤为明显,学生从初一入学以来,每个班的优秀率由原来的30%左右逐渐上升至55%左右,到现在已经基本保持稳定,个别的班级还远远超出了这个成绩。这样,优等生的人数比以往要多很多,而学困生的人数也比以往要少得多,特别不爱学习的同学基本上很少,我们这一届学生的总体成绩长期保持全镇第一并遥遥领先。应该说这种教学改革让我们尝到了胜利的喜悦,但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比较明显的问题:
比如,我们平时不能保证每节课都当堂完成。原因有很多,如因有些课的性质的问题,导致讨论过分热烈或冷场,要是老师没有及时进行小结或及时进行适当的引导,就很有可能无法保证接下去的课的时间;当时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经常只能通过补课完成任务,让学生的知识及时得到巩固和发展,很显然老师的好意无疑已加重了学生和自己的负担。
也有的老师无法坚持使用讲学稿进行教学。一则有一部分老师本质上不接受“洋思”教学法,不相信学生的自学能力,也不给学生自学的机会,总喜欢自己滔滔不绝的讲……学生听的枯燥、不感兴趣,看上去是在使用“讲学稿”进行教学,实际上还是老一套的“喋喋不休”,没有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导致学习效果不佳的情况;二则使用讲学稿就要求学生认真预习、同时老师还要在次日早上收讲学稿,批阅学生的预习作业,并根据预习决定教学时的侧重点,做到学生会的不教,教学生不会的,这看上去很简单,但用起来有很多老师会觉得麻烦、没必要;课后还要批改学生的当堂训练,但其它的如作业本、方法指导丛书、单元测练等又没有减少,让老师们、学生们疲于应付,都觉得很累!
同时,我们还面临一个严峻的考验,那就是要求在短时间里出效果,我们还不够自信,都觉得压力挺大,所以经常要去占别的老师的“副”课去上,这又隐形地加重了学生的负担,久而久之,学生逐渐产生厌学情绪;而老师们的工作压力也会越来越大,无论在精力上还是心里上都会产生难以想象的问题;同时,老师们真正研究一堂课、讲学稿编制、课后反思提高的时间和机会也都会相应减少,令人担忧……
另外,确实有很大一部分学生的成绩得到了提高,但还是有一小部分学生无法有明显的进步。一则由于过多的上课时间和改作业的时间,让老师辅导学困生的时间相应减少,或者干脆认为这最后的几个学生是无法得到提高的而放弃辅导;二则这一部分学生的基础实在太差,通过自习为主的教学法无法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提高成绩;三则,这一部分学生一直无法提高学习成绩,容易自卑,自暴自弃等。
正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可见,教学法虽有突破但还不完善,所以教学改革还将继续。我们一直希望能找到一种高效的、但同时有可以减轻负担的教学法。那么要实现这种想法,很明显地,我们只有正视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才能有真正解决问题的策略,才能真正适合学生的全面发展。现提出以下几条策略,供大家共同探讨:
教师本身素质的提高
一个教师的教学水平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而教师本身的教学素质又是与教师的教学水平直接相关且影响最为重大的一个因素。那么如何提高一个教师的素质呢?我认为简单的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①教师要具备所教学科的相应的专业知识,并具有一定程度的综合性知识和由于形势的发展下必须要掌握的教学应用性技能;②教师要具有一定的科研素养,这样才能激发出更多的教育智慧,才能更好地处理教材,让沉闷的课堂变得有生气,同时也可以更好地处理课堂内外的突发事件;贺诚老师在一次发言中就说过:“一位有智慧的校长就会孕育出一所有智慧的学校,同样一位有智慧的教师就会孕育出一批有智慧的学生。”③教师要具有不断学习、不耻下问、勇于改革的精神和勇气,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取得不断的进步,也才能在教学改革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改变传统观念,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现在的教育已经让老师们体会到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成绩;而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又与老师们的正确引导分不开。但老师们还一下子无法摆脱传统教育观念,以“师道尊严”自居,忽视学生的能力和尊严,不信任学生,总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试问这样的老师如何真正调动学生对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不觉得学习是件快乐的事,又怎能真正学好?我觉得暑期教师学习材料(十七)中有两句话说得很好,与大家共勉:第一句——教师应当属于学生,而不是凌驾于学生之上。第二句——学生理应是班级的主人,学生在成长的道路上,老师要起到领跑的作用,而且逐渐从领跑到陪跑,让学生超越,并不断为学生扫除成长道路上的障碍。
作业量多,工作量大,要适当减轻压力
很显然,在使用讲学稿教学的时候,老师们又没有及时减轻学生课余作业量,而且又大量的占课,已大大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和学习压力以及教师自身的工作负担、教学压力。学生没有可以保证的休息时间,就没有可以保证的健康身体,就不会有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而且这样做与学生爱玩的天性相悖,那还怎么谈提高成绩。同样,对于老师而言,过大的劳动量和工作压力,长期以往也会产生很多不良因素,不利于身体的健康和教学水平的提高。所以,只有适当减轻压力,在教学发式方法上多下功夫,找到一种合理的方法才是当务之急,才能真正解放教育、减轻压力。
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用更多的爱对待那些需要帮助的学生
以往,我们都认为教师偏爱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是人之常情,疏不知这样做会严重影响其他学生的学习情绪,而且这样的老师也不会给学生留下好的印象,更不用谈学好该教师所教学科了。我们教师只有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用更多的爱对待那些需要帮助的学生,才能真正获得学生的尊重和爱戴,才会让学生们学会互爱互帮互助,这样会比只有教师一个人努力要好得多。
总之,我们只有通过不断的摸索、实践,再结合一定的理论支持,才能把空洞的文字转化为可以应用的艺术,才能让我们的教学改革具有可操作性和实用性,才能让学生真正得到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