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两个版本的问题情境对于数学文化渗透较少的情况,教师可以在进行情境教学时将介绍数学家的故事、数学趣闻与数学史料设计成故事动画类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们了解数学家的故事、数学趣闻以及数学史料不仅仅是将数学与其他学科联系起来,更是让学生了解数学的重要性。除此之外,笔者实习期间观察发现,这一阶段学生的思维大多是模仿,数学文化中关于学习数学的知识观和价值观的渗透能让孩子们树立起学习数学的信心和正确观念。
三、提高趣味性,增强参与感
由于一年级小学生心理的特殊性,促使他们学习的一个很大的因素就是兴趣。教师在情景教学时最好能根据教材中的问题情境组织教学活动,让学生们参与进来,提高数学课的趣味性,也就是尽量将游戏活动情境变成实践活动。笔者曾经听过一位优秀教师的讲座,他在设计《认识米和千米》情境时,为了让学生们体会到米和千米的长度,先告诉学生走两步的距离大概就是一米,再要求他们第二天来学校的路上记录自己的步数和家与学校之间大致的距离。家到学校的路程对于学生们来说非常熟悉,在熟悉的路上做有趣的事情,相信孩子们对米和千米的认识将会印象深刻。
四、利用相同素材,创造不同深度情境
两个版本教材问题情境的素材十分丰富,大多数都来源于学生自身生活,但这些素材往往都只与数学知识有关,而忽视了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对于特殊的一年级学生,在教材中加入难度较大的其他学科知识显然不现实,我们可以将同步学习的语文或者科学学科的内容融合进问题情境中,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加深对于其他学科知识的印象,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体会数学的价值。
在分析苏教版教材时,我们发现相同的情境图有时出现了2-3次,这样相同素材的问题情境将新旧知识串联了起来,利用所学的知识并通过学生自己的思考,掌握新的知识。相同的情境素材,也可以有不同深度的问题情境,学生个体发展存在差异,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针对相同的情境素材设计不同深度的问题情境,因材施教,争取让所有的学生都能通过自己的思考获取新的知识和成功感,为学习数学增添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