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范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6140
小学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的设计与组织
[摘 要]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而合作学习的正是应用了这些教学方式,所以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有着深远的意义。本文力图从合作学习的一般规律出发,以及笔者在实际教学中的感受,探讨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意义和作用、具体的实践方法和实施过程中的注意点,并提出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并寻求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从而达到规范这种教学行为的目的。
[关键词] 合作学习 互助学习 互动和交流
随着教学改革全面深入的开展,许多传统教学以外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越来越引起业内人士的注意。如“合作学习”这种更适应当下中、小学教育的令人耳目一新的方式,就在许多学校得到了令人满意的试验结果。当然,任何新生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都会遇到可以想象的挫折。本文就力图对合作学习在中、小学教学中的运用问题,作一些力所能及的探究。 一、合作学习的概念的提出
合作学习的概念,最早是由西方教育家提出的。如美国的斯莱文是这样描述合作学习的,他说“合作学习是指使学生在小组中从事学习活动,并依据他们整个小组的成绩获取奖励或认可的课堂教学技术” ;约翰逊兄弟对合作学习的定义则基本上是对斯莱文的重复,但他们更多地展望了合作学习的积极效果,认为合作学习“使学生共同活动以最大程度地促进他们自己以及他人的学习”。这种理论最初的提出,侧重点是规划了学习的一种辅助形式,即小组式互助学习。这是对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学作了形式层面的拓展。这可视为合作学习的最传统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