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德国
上世纪90年代德国引入电子商务后,发展很快,逐渐形成一个成熟的电子商务市场,当然也出现一些问题。为了保障电子商务市场有序健康发展,德国政府与议会根据其特殊性,制定了相应的法律。1996年通过的《电子通信法》,规定了电子服务提供者的权利义务以及电子商务服务的有关内容。为了保护消费者合法利益,而参照欧盟的《远处销售法消费者保护条例》制定的《远处销售法》。针对电子的监管,德国认为这属于司法领域,政府应该是被动的,坚持通过增加透明度、促进信息流动;武装消费者,是他们了解自己的权利和解决问题的措施;鼓励第三方认证机构参与,更多依靠市场和消费者自身解决出现的问题。
2.3韩国
针对电子商务领域出现的问题,韩国通过完善网络交易法,规范交易各方交易行为,保护消费者的利益,于1999年颁布的《电子商务消费者权利保护法》,同时针对网络交易过程中的其他问题,以前相关法律也同样适用于对电子商务市场的监管。此外,对电子商务市场的经营者实行市场准入制度,完善准入的标准,以保障电子商务市场的有序进行。相比较英国和德国对其监管,韩国政府加大对电子商务交易的监管,且实行中央和地方两级多头监管方式。具体如下:公正交易委员会作为中央的监管机构负责电子商务市场中经营者之间的合并与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只是经济部监管电子商务市场中侵犯商标权和专利权的行为等。
三、我国电子商务采购现状剖析
3.1 我国电子商务采购的市场现状
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商务采购工程迅速发展了起来。一方面,政府大力推动信息化工程的应用,提倡政府采购通过互联网公开进行;另一方面,企业尝试到互联网应用带来的效率的提高和采购成本的大幅度降低,纷纷建立电商网站或者涉足网上交易活动,成为推动电子商务发展的主导力量,其中以中小企业为主题的电子商务采购较为活跃。根据艾瑞咨询集团2009年-2015年中国中小企业B2B电子商务运营商营收规模的调查预测报告,我们可以得知,2011中国中小企业B2B电子商务市场总体营收规模达到131万亿元,与10年相比增长35.1%。艾瑞预计未来3-5年内,中小企业B2B市场交易规模增速放缓,年度复合增长率为27.2%。此外,在2011年,中国具有电子商务应用能力的中小企业数量超过4800万家。在经济复苏及国家政策扶持的影响下,中小企业数量将稳步增丘,艾瑞预计年增长率维持在8%左右。B2B电子商务市场发展迅速、稳定,商家数量逐步增多,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可供需求者选择的空间也不断增加,为企业采购行业提供更多的渠道。
3.2 我国电子商务采购的发展前景
电子商务采购的市场潜力巨大,将成为电子商务应用的主要方式之一。据新华社报道分析,2008年全球B2B电子商务的总值达到20.8万亿美元左右,其中亚太区的市场总值,从2004年的9958亿美元骤增至31189亿美元,并预计在2011-2012年内,全球将有80%的原料采购将以电子商务采购的方式进行。因此,在网络经济时代,企业的采购方式正快速向电子采购的方向转变,电子商务采购将逐步取代传统采购,成为国内外企业主要的采购方式。对大型或特大型企业来说,企业将投入更多的资源来完善ERP管理,加强买方系统或卖方系统的开发和建设。对中小企业来说,交易平台仍将在一定时期内成为企业实现电子商务采购的主要途径。但是,随着国内电子商务活动的普及和深化,以及信息化建设在中小企业中的广泛应用,中小企业对营建自身电子商务采购系统的需求将日益增长。因为,一方面,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和采购频繁度的增加,中小企业支付给交易平台的佣金也随之增多,采购费用同时进行增长。另一方面,对生产、加工型中小企业来说,企业既要维系现有供应商,又要加强生产、采购以及与供应商之间的信息实时共享,这些是交易平台所满足不了的,迫使中小企业必须建立自有的EPR系统和电子商务采购系统。
四、改善我国电子商务采购有效建议
4.1 电子商务采购的信息安全问题
因为公共的网络是具有开放性的,所以其运行过程中存在许多种安全问题。从目前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安全隐患:
1)对合法用户的身份冒充。以不法手段盗用合法用户的身份资料,仿冒合法用户的身份与他人进行交易,从而获得非法利益。
2)对信息的窃取。攻击者在网络的传输信道上,通过物理或逻辑的手段,对数据进行非法的截获与监听,从而得到通信中敏感的信息资料。如典型的"虚拟盗窃"能从网络上窃取那些粗心用户的信用卡账号,还能以欺骗的手法进行产品交易,甚至能洗黑钱。
3)对信息的篡改。攻击者有可能对网络上的信息进行截获后篡改其内容,如修改消息次序、时间,注人伪造消息等,从而使信息失去其真实性和完整性。
4)拒绝服务。攻击者便合法接入的信息、业务或其他资源受到阻碍。
5)对发出的信息予以否认。某些用户可能对自己发出的信息进行恶意的否认,以推卸自己应承担的责任。
6)信用威胁。交易者否认参加过交易,如买方提交订单后不付款,或输入虚假银行资料使卖方不能提款,或是当买方付款后,卖方没有把商品发送到客户手中,使客户蒙受损失。
7)电脑病毒。电脑病毒问世十几年来,各种新型病毒及其变种迅速增加,互联网的出现又为病毒的传播提供了最好的媒介。不少新病毒直接利用网络作为自己的传播途径,还有众多病毒借助于网络传播得更快,时而造成数百亿美元的经济损失。
4.2 安全问题的防治措施
首先,电子商务的应用是以网络的基础设施和标准为基础,涉及从通信协议到应用集成的广泛领域,相应地将各安全措施映射到对应层次中,可以较好地描述电子商务安全技术体系。
其次,防范电子商务网络犯罪是一个系统工程,还要人们自身提高防范电子商务网络犯罪的意识,加强防范电子商务网络犯罪的制度建设。
1)采用多重网络技术,保证网络信息安全。
2)运用密码技术,强化通信安全。
3)电子商务信息交换中的各种信息,必须通过身份认证来确认其合法性,然后确定这个用户的个人数据和特定权限。应采用基于PKI技术,借助第三方(CA)颁发的数字证书数字签名来确认彼此身份。
4)电子商务的在线支付是通过Internet完成的,必须使用安全协议来保证支付信息传输的安全、交易方的合法身份的确认及支付过程的完整。
5)加强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电子商务的安全意识。
6)针对电子商务领域出现的问题,制定相关法律,规范交易各方交易行为,保护各方的利益。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整个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企业不断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如何应对挑战、抓住机遇是所有企业所必须面对的问题。在这种背景下,现代企业的竞争不再是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企业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因此要求企业与供应商双方建立起长期的、互利的、信息共享的合作关系,而电子商务采购模式可以使供需双方进入一个合理的供应链关系,从以往的“输赢关系”转变成“双赢关系”。采购方可以及时的将数量、质量、服务、交货期等信息通过商务网站或EDI方式传送给供应商,并根据生产需求及时调整采购计划,使供应商严格按要求提供产品与服务,实现准时化采购和生产,降低整个供应链的总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
本文结合了一些科学的管理原理,介绍了电子商务及电于商务采购的概念和特点,讨论了电子商务采购与传统采购模式的对比,分析个中优劣,探讨了电子商务在企业采购中的影响,接下来讲述了电子商务采购的市场现状和发展前景,说明了在实行电子商务采购模式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以及一些解决方法,进而阐述了电子商务的运用在企业采购领域所带来的积极影响和其必要性。
参考文献
[1]钟秀红.电子商务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2]赵勇,陈川生.招标采购管理与监督[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
[3]吴清.网络经济下企业与市场变迁[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