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渠道解决居委会工作经费问题。一是社区居委会建立单独的账户并全面安排,使其工作正常运行,为居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二是要动员发动辖区单位资源共享、共建共驻,各社区要协调辖区单位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把社区各种资源开发出来。三是居委会采取多种形式拓宽社区服务区域,建立自身的便民社区服务组织,在无偿或者低偿的情况下为居民提供服务,增强自身实力。四是建立社区工作准入制度,政府部门和街道批准需要社区协助的工作,要做到权随责走,费随事转。
经费问题是保证居委会独立性和群众性的前提。一方面,应该把政府资助居委会的措施制度化,即基层政府每月、每年给当地居委会多少钱的资助,应该固定下来,对于居民锻炼器材方面,应当视情况与使用年限相结合给予更换或者维护,保证居民的正常使用。对于社区医院,可以实施没季度定时免费体检制度,给居民做一些常规的检查,如查血压等,尤其是老年人与儿童。
另一方面,居委会的经费来源也应该多样化,政府应该考虑赋予居委会接受社会捐助的资格,并对捐助居委会的个人、企业,给予税收等政策的优惠;国家和地方也可每年拿出一定数额的福利彩票公益金用于资助居委会开展社区福利性、公益性服务项目。同时,应该培育居委会的“造血”功能,兴办一些经营项目,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增强自身的经济实力。当然要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将其收入主要用于发展社区福利性、公益性事业。这样一来,居委会的经费不但有了可靠保证,经费的来源结构将得到优化。
探索新的城市财力机制,为社区建设提供资金保障和物质支撑,进年来,虽然各级政府对社区建设有一些投入,但与社区所承担的工作相比,还远不相适应,多数社区居委会的帮场所还比较简陋,办公设施和服务标准不高,社区干部的工作条件还较为艰苦,待遇较低,客观上影响了社区总体服务水平的提高,长此下去不仅不利于社区的建设得到深入发展,还会挫伤社区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导致一些高素质人才可能流失,为此,必须探索一种有利于形成社区组织的稳定财力来源,是社区建设资金的来源多样化、制度化
4.5观念更新与培养新型社区干部同步
必须更新现有街道、居委会干部的观念,请专家和有丰富经验的领导讲课,加强培训工作,是街道和居委会干部学习社区管理,熟悉现代社区工作,扩大服务。另一方面,要着手培养新型社区级干部,将年富力强、有能力、有经验、有知识的干部放在基层,壮大基层的组织力量,或面向社会招聘基层干部,在街道、居委会锻炼,学习新知识,逐渐将这些人培养成为社区干部主任,将来街道、区级干部以此为基础,形成中国新一代城市管理干部群体,推动城市现代化建设。社会在加速发展,很多信息需要尽快跟上国家的步伐,政府或者居委会可以培养一批年轻干部,让他们担起责任的担子,学习老一辈的精神,同时跟上时代步伐、跟上信息时代,用“新带老”的方法,跟上新步伐,在提升自身本事的同时,同步实现社区小康和谐社会社区。
4.6加强居委会自身建设,提高社区就医环境和服务水平
居委会作为最进程的城市社区组织,对城市社区管理有不可或缺的功能,一是满足社区成员物质和文化生活需求的功能。二是社区管理内全体成员的参与功能。三是社区人与人之前的互助功能。四是社会控制功能。五是对社区成员的社会化功能,而要想完成社区组织的功能,必须要从加强居委会自身建设做起,居委会作为城市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它既不是一级政权,也不是行政性的单位,就它本身而言,没有一种强有力的行政性的指挥和制约手段,它开展工作不能采取行政命令式的工作方法,而是只能靠自己组织的凝聚力和居民群众的自觉参与。对居民委员会这样一个群众性的自治组织来说,其凝聚力的强弱,群众自觉性参与的成都如何,是至关重要的。实践证明,搞好社区服务和建设是增强居委会凝聚力的行之有效的重要途径,要注意关心和解决广大居委会群众日常生活中的困难,解决那些一家一户解决不了、居委会通过努力却能够解决的问题。
对于居民的就医环境,社区可以根据该片区的情况,给予社区医院一定的税收优惠,保证其医院不亏本的前提下,以此保证居民的基本就医环境,按时给居民做健康体检,尤其是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定期做简单的体检,体检项目可以在常规的量血压基础上,增加心电图、B超、血脂检查等,做到老有所“医”,同时在社区内建立老年人活动中心,以此来让老年人在身体健康的情况下,得到相应的锻炼,比如室内锻炼场、麻将室、乒乓球中心等等,让老年人身心健康发展,做到老有所“养”。
对于适龄儿童,可以给予简单的儿保检查,减轻上班族带孩子去医院做儿保排队的压力,同时可以保证每个小孩得到相应的健康体检,优生优待下一代,保证国家的新生力量,在公园内设立锻炼的器材,让孩子、大人、老人都可以得到锻炼,同时定期给器材做维护,如有损坏,及时修复或者更换。
4.7通过宣传教育,加强居民对社区的认知和认同
由于根深蒂固的中位意识和长期以来居委会的行政化色彩,多数居民把社区当成一级行政组织,认为跟自己没多大关系,因此,有必要通过多种途径(如黑板报、标语、宣传栏、市民学校等)来宣传有关城市社区建设的相关法律、文件、以及社区的好人好事、与和谐社区有关的重要消息,使居民明确社区居委会是群众性自治组织,社区应该是一个守望相助的共同体,以此来增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
同时加强社区法律知识宣导,居委会定期在社区举办社区文化活动。活动内容可以多样化,每一样活动费用都要控制,不能大手大脚花费,可以是读书、讲故事、小品、相声、唱歌跳舞、其他体育项目的活动等,形式多样化,在提升居民的文化知识方面起推动作用,以此拉近居民与居民、居民与社区的关系。同时社区居委会应当每年做不少于两次的法律知识宣导,形式不限,主要是增强居民的法律意识,让居民了解法律知识,做一名遵法守法、不犯法,遇事知道怎么依法保护自己、遵守道德规范的好公民。
另外每年举办一至两次大型的社区文化活动,可以让社区内的居民参与其中,共同制作、排练节目。让社区居民身心得到娱乐,提升全社区整体居民文化素养,进而提高社区居委会的工作效率
最后要非常感谢给我指导的李椿老师!
参 考 文 献
[1]唐忠新.构建和谐社区【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6.
[2]康之国。构建和谐社区与社会治理创新研究,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年
[3]张宝锋,社区管理【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6年
[4]李德华,城市规划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