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以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运用领导科学理论、现代政府管理理论、公务员制度理论和人才测评理论,阐述信度与效度的基本含义、保证公务员面试信度与效度的重要性,分析当前公务员考录面试中影响信度与效度的有关问题,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并对我国公务员考录制度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公务员考录 信度与效度 问题 对策 展望
【正文】:
2003年12月,我国召开了建国以来的首次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志在会上提出,要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用辩证的思想方法,树立和落实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人都可以成才、人才存在于人民群众之中和以人为本的科学人才观,建立健全人才选拔、培养、使用的新机制,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鼓励人人都作贡献,人人都努力成才,为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这次会议成为我国人才工作中新的里程碑,标志着我国人才工作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正确地选拔人才,除了需要一整套选才的标准和原则,还必须建立一套相应的选拔制度。考录制度是人才选拔的一个重要制度,也是公务员制度的重要方面。1993年《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颁布后,各地国家机关补充工作人员采取考录方式的实践,为建立健全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务员考录制度积累了经验。实践证明,国家机关补员素质的高低,与考录中面试的作用密切相关。如何切实保证公务员面试的信度与效度,全面提高录用公务员考录的质量和水平,使面试工作更趋于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和程序化,已经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关心的一个热点问题,值得研究和解决。对此,本人结合当前考录公务员工作的实践,运用领导科学理论、现代政府管理理论、公务员制度理论和人才测评理论,阐述信度与效度的基本含义、保证公务员面试信度与效度的重要性,分析当前公务员考录面试中影响信度与效度的有关问题,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并对我国公务员考录制度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一、信度与效度的基本含义
信度和效度原是测量统计学中的概念。根据信度、效度理论,衡量测评质量高低有两个重要指值:一是测评过程本身的可靠程度;二是测评结果达到预期目标的程度。前者叫信度,后者叫效度。作为公务员考录这一特殊的人才测评过程,同样存在着信度与效度问题。
(一)公务员面试信度
信度是反映公务员面试可靠性、准确性的一个重要指标。如果在前后几次不同的时间内,就同样形式和难易程度的试题,针对同一应试者进行几次测评,测评结果如果一致或相差甚微,就表明测验试题能测量出应试者的真实水平,这次测评的信度就高,结果可靠准确。反之,则信度低,结果不可靠。这就如同,用一根有伸缩性的橡皮尺去量一张桌子的长度,甲去量是一个结果,乙去量又是一个结果,这就没有信度。毫无疑问,这根尺子是不可靠的、不准确的。
(二)公务员面试效度
效度反映的是公务员面试结果的真实性、可信性问题,是评价面试结果达到预定目标的程度的,也就是能有多大程度达到“因岗择人”、“因事择人”的目标。国家公务员考录的目标是选拔德、智、体、能全面发展且符合岗位要求的人才。通过效度分析,就可以检验考试是否达到了这一目标。比如,某个机关要录用一批文秘人员,考试的结果是所录用人员的政治、文化素质都很好,但实践证明这些人不适应做文秘工作。这个结果说明,这一次考试没能把最适合岗位需要的人选出来,考试的效度不高。
(三)两者基本关系
效度好的考试,其信度必然好;但信度好的考试,其效度未必就好。如果我们设计的面试题,两次测评所得分数很一致,说明信度很好,但如果这些试题的内容与选拔某一职位人员的必备素质,也就是考试的目的关系不大的话,则这些试题就没有效度,或效度很差。 公务员考录中面试信度与效度的问题及对策(一)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