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活动在幼儿教育中,信息技术的使用并不是单一的,教师们要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适合的教学信息技术,进行细节性剖析和加工、研究。最大限度的发挥信息技术的辅助教学功能。教师们在借助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相关活动时,必须要先明确教学目标,教学目的,为其定位,在教学过程中要明白信息技术的引入、应用仅仅只是针对幼儿注意力时间有限的特点,将信息技术的使用与幼儿实际情况相结合,以帮助幼儿学习,呈现丰富多彩,形象生动的教学环境、氛围。降低他们认知事物的困难度,更容易认识世界上存在的所有生物,让他们认知、理解这个世界。因此,只有明确教学定位,老师们才会在教学内容上花心思,投入精力和时间来改革教学内容。才能针对性的选用信息技术,选择具有内涵和意义的信息资源,进一步使课堂变得多样化、丰富化、高效化。例如一堂绘本课《是谁嗯嗯在我的头上》教学中,利用大投影设备来呈现整个故事内容时,幼儿被生动活泼的画面、悦耳动听的背景音乐与精彩丰富的故事内容所征服,轻松的被引入到故事的意境中去。通过软件对讲述的动画故事发展情节进行控制,并适时穿插一些提问,让幼儿们互动起来,幼儿将自己天马行空的想法发表出来再借机进行引导,以达到教学的目的。由此可见,“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三)加大幼儿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力度
信息技术在我国幼儿教育中的应用尚处在初级阶段,一线带班教师的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首先,幼儿园园长决定了软、硬件的购置,尽管在决策时也多少听取了教师的意见,但总体来说教师的角色比较消极;其次,由于缺乏应用信息技术的专业素养培训,面对琳琅满目的计算机软件和硬件设备,教师常常感到茫然,不知道如何选择和有效运用及为儿童做适宜的指导,受自身水平所限,往往只能使用最简单的功能来辅助教学。在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上,教师的专业化作用不能体现也就不能真正做到以儿童为本,也难以适宜地发挥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
对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应用的思考(三)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