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学前教育管理的心得与体会
自从我国开始颁布实施《幼儿园管理条例》以及《幼儿园工作规程》以来,我国的学前教育事业取得了良好的进步与发展,特别是游戏对儿童身心发展的重要价值和教育功能已经得到了广大幼儿教育工作者的广泛认同,大部分的幼儿教育一线工作者都努力的尽最大可能的为儿童的游戏开展创设条件,但当前幼儿园游戏的组织开展仍有许多需要进一步改善的地方,还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对儿童游戏的组织和指导过于功利性
在幼儿教育过程中,一些教师为了达到课程安排或是教学目标的要求,在儿童一日教学活动安排中设计一连串的游戏,时间安排的非常紧张,并且严格按照游戏计划和目标层层推进开展。教师们认为在这样的连环作用下幼儿就能得到发展,不能深入了解儿童的游戏实际需要以及儿童是否喜欢这样的游戏安排和方式。学前教育工作者在组织儿童游戏时,较少去设身处地了解儿童的兴趣和想法。他们总是习惯于以成人的想法和意愿去衡量游戏的趣味性,以是否能达到教育的目标来判断游戏的作用和价值,过于重视游戏的教育功能而忽略了儿童在游戏中的愉悦情感的获取。学前教育游戏的组织与指导应以使儿童获得愉悦情感为教育宗旨、使儿童的身心得到共同发展为教育目的、使儿童的各种社会性能力得到挖掘锻炼为教育原则,根据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来组织开展。游戏是儿童发展的需要,但儿童绝不是教师实现教育目标的工具,他们是按照自己的需要和兴趣来选择和参与游戏的,学前教育工作者应根据儿童的兴趣和需要来开展组织儿童喜欢的游戏而不应该将关注的焦点放在课程大纲的安排和教育目标的实现上。
二、学前教育的小学化倾向严重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规定,“游戏是学前幼儿的基本活动”。但是在现实的幼儿教学活动中,很多的教师和家长仍然存在着重上课轻游戏的传统观念。有的教师觉得组织游戏太麻烦,费时费力,而且不一定会取得理想的效果,所以在教学中很少组织开展游戏活动。即使组织游戏活动也经常忽视游戏的教育手段而过多的关注教学目的因素,儿童的兴趣、好奇心和求知欲都难以得到满足。有些幼儿园为了迎合部分家长的不合理要求,从中班开始就对儿童进行正规化的小学式教学活动,开设了名目繁多的教学课程:英语、奥数、艺术等,过早地将小学的课程内容搬到幼儿园的课堂中来。这样的“小学化”的学前教育课堂已经屡见不鲜,而且还有继续蔓延的趋势。要纠正家长的心理不是一时之间就可以做到的,这就需要幼儿教师要经常得同儿童家长进行交流、沟通,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让家长们认识到游戏对儿童身心发展的重要作用以及“小学化”教育对儿童的发展是弊大于利的。
对学前教育管理的心得与体会(一)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