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早期性特征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研究表明,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在其本人17岁达到的水平为100%,那4岁时将达到50%,4-8岁将再增加了30%,8-17岁再获得20%。由此可知,儿童在5岁以前是智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也是进行早期教育和智力开发的最佳时期,若父母在此时实施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将会使儿童早期智力得到极大的发展..
(一)早期性特征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研究表明,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在其本人17岁达到的水平为100%,那4岁时将达到50%,4-8岁将再增加了30%,8-17岁再获得20%。由此可知,儿童在5岁以前是智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也是进行早期教育和智力开发的最佳时期,若父母在此时实施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将会使儿童早期智力得到极大的发展。因此,儿童的智力发展需要把握早期性时机,不可忽视学前家庭教育的早期性作用,如此才能更好的培养儿童成才[1]。 (二)权威性特征 在学前儿童家庭教育中,需要把握权威性,就是父母在儿童身上所体现出的威信。儿童在伦理道德和物质生活方面的需求主要是对依赖于父母,家庭成员的根本利益是一致,这就决定了父母对子女存在较大的制约作用。因此父母的教育也易于被儿童接受,父母合理地利用这一特点,将对孩子养成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非常有益。父母在儿童心目中的权威性决定着儿童将来如何接受社会与学校的教育。儿童与父母的关系是其最先面临的一种重要社会关系,因此更应强调父母权威性的重要,父母既是孩子安全生存的保护者,又是人生启蒙的向导。父母权威树立的程度,决定父母教育的效果,但父母树立权威应建立在尊重儿童人格之基础上,采用刚柔相济的方法而实现。因此父母双方应在家庭教育问题上相互配合,协调一致,给予儿童威严而慈祥的形象,使其易于接受父母的教育。 (三)感染性特征 儿童与父母间存在的血亲关系是天然而密切的,因此父母的喜怒哀乐对于孩子有着强烈的感染作用。父母高兴时儿童也会感到欢乐,父母闷闷不乐时儿童的情绪也会受到影响。如果父母亲缺乏理智感情用事,脾气暴躁,则儿童也会盲目地吸收其弱点。因此家长在处理一些突发事件时,表现出惊恐不安、措手不及的话,对子女也会造成不良的影响;若家长处惊不变、沉稳镇定,自然其子女遇事也会沉着冷静,如此对儿童心理品质的培养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因此对于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来说,父母必须以身作则,因为讲道理的话儿童不一定能理解,但通过行动则儿童都将看在眼里,此时儿童会发挥其模仿能力强的优势进而效仿,因此父母应给儿童做出表率,这样才是最好的、最有说服力的家庭教育。正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父母能做到的,才有资格要求儿童也做到。父母只有严格要求自己,教育才更有主动权,更有效果。学前家庭教育对儿童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和复杂的,最关键的就是要从根本上加强父母自身修养,追求高尚而美好事物,通过人格的力量感染儿童,以使其养成良好的人格。
浅析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特征及其意义(二)相关范文
|
| |
上一篇:教师对幼儿游戏指导策略和能力研究 | 下一篇: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 |
点击查看关于 浅析 学前 儿童 家庭教育 特征 及其 意义 的相关范文题目 | 【返回顶部】 |